1 / 38
文档名称:

表意为诗以论诗.doc

格式:doc   大小:169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表意为诗以论诗.doc

上传人:泰山小桥流水 2022/8/23 文件大小:1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表意为诗以论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表意为诗以论诗
--浅谈《戏为六绝句》
首先,我国以诗论诗历史悠久,它缘起上古,《诗
经·大雅·蒸民》中“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可视为最早的论诗诗。但以诗论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同时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述能够见出,文学作品的文本倾向性有强与弱、显与隐之分,倾向性强的文
本,接受者一看即明;倾向性弱的作品,接受者几乎感·受不到什么倾向,甚至是接收到杂乱、复杂的信息,这时就需要流传者针对文本倾向阐发自己观点,表达爱
憎之情,突显其流传者的倾向性。
三、杜甫论诗诗的流传者形态
杜甫以庾
信、“四杰”的创作为例以诗论诗即是明证。《戏为六绝句》中,杜甫借品评庾信等人诗作,正面表达本人的文学流传倾向:其深刻地认识到作诗应以“别裁伪
体“、“转益多师”为原则,要适应现实需要,不贵古贱今、不薄古厚今;而是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别裁伪
体“,“转益多师”是其贯穿诗作始终的流传思想。流传者的倾向是文学流传之助推器,其形成原因与
流传者个性因素、所处社会环境、文化气氛有亲密关系。杜甫《戏为六绝句》组诗的主要创作意图很可能与诗人抒豁怀抱,不平而鸣的抒愤传统及唐代荐贤风俗关系亲密。
《戏为六绝句》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
),当时诗坛由繁盛转入暂时萧条:边塞诗派首创人之一的王昌龄至德二载(公元757年)遇害;高适、岑参结束边塞诗创作,少见新诗问世;储光羲卒于七五九
年、王维卒于七六一年、李白卒于七六二年;孟郊仍在童年,韩愈、白居易尚未出世;元结于七六○年收集孟云卿等七位诗人的二十四首诗,编撰《箧中集》,倡导关怀人生,鄙弃拘限声病、崇尚形式的作品。此种理论虽恰中时病,碍于当时诗人诗才有限,创作成绩平常,反应不大。
[6]
此时杜甫的创作日臻完善,无奈其“拘声
病、尚形式“,仍以国计民生为创作主题,故诗作不被
当时文坛接受。“杜甫之诗,与当时诸家,体调皆不相合,盛唐、中唐诗选,不及杜公。“
[7]
其时流传的诗选集
如《中兴间气集》、《河岳英灵集》等,均未选杜诗。当时诗坛不承认杜甫创作成就卓越,普遍对其排斥、打
,《旧唐书》、《新唐书》中均记录其“放诞,无礼,倨傲“。杜甫曾叹“世人皆欲杀”,韩愈《调张籍》也感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所说的可能就是当时诗坛对杜甫的攻击情况。
杜甫身处窘境,针对当时诗坛的批评及创作问题,
大发感触:“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戏为六绝句》其四)“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其三)“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其一)“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二)似有自伤身世、借酒杯浇块垒之意。能够见出,
杜甫对庾信、“四杰”等人遭际的感同身受,对当时诗坛创作、批评现状的不满等因素,均为引发杜甫以诗论
,阐述诗歌批评理论,舒展诗人怀抱的诱因。别的,杜甫创作《戏为六绝句》的流传倾向也与唐朝荐贤风俗的弘扬及鉴赏艺术,追求文学价值的情怀
有某种内在关系。唐代社会的推荐流传极为活跃,推荐者积极为有才能之文士进行宣传,使之名誉鹊起,进而助其在文坛或仕途上青云平步。唐开国之初即有一批
贤良之臣,以荐员为“至公之道”,更在初盛唐时期形成了以推荐贤良为特色的社会风潮。开元二十二年博
学宏词科王昌龄《公孙宏开东阁赋》云:“君任下以不
疑,臣荐贤以答贶,失之者丧,得之者王。“(《全唐文》卷三百)已将人才得失与国家生死相提并论。由于荐
贤风俗不断得以弘扬,其渐变为文化基因积淀入唐代
文人士子体内,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气氛中,当杜甫感怀庾信、“四杰”之才情、遭际时,难免自发、自发地对其进行流传,振其声望,此为《戏为六绝句》流传者倾向产生的又一因素。
以上论及的社会环境、文化气氛等层面是杜甫创作论诗诗,阐发其流传思想的主要因素.《戏
为六绝句》既是采用唐代最具时代特点的诗歌语言形
式———绝句论诗,运用这一特定流传技巧,不单使论诗绝句自成诗歌一体,流传了杜甫对前人诗作的看法、观点;也使论诗绝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
之一,作为流传媒介推动了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杜甫以独到的流传技巧创始了一种崭新的文学批评形式。
四、杜甫论诗诗的受众
杜甫《戏为六绝句》的
流传过程中,一些接受者继承了杜甫以诗阐述诗歌理
论的风格,宋朝戴复古《论诗十绝》即是如此,戴氏论诗主变化,认为文章优劣,与时代先后无关,所谓“性情元自无今古,格律何须辨宋、唐。“(戴东野《有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