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共振实验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27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共振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likuilian1 2022/8/24 文件大小:2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共振实验报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生姓名:刘太兴学号: 5502111013专业班级:本硕实验班111班
实验类型:口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口期: 201441实验地点:实验楼
同组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电子顺磁共振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电子
实验类型:口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口期: 201441实验地点:实验楼
同组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FD-TX-ESR-II电子顺磁共振仪的结构如图所示,它是由电子顺磁共振仪主机、磁铁、示 波器、微波系统(包括微波源、隔离器、阻抗调配器、钮波导、直波导、可变短路器及检波 器)构成的。
三、 实验步骤
1、按要求连接好实验仪器;
2、 接通电源,打开仪器开关;
3、 信号调出以后,关机,将阻抗匹配器接在环型器中的(II )端与钮波导中间,开机, 通过调节阻抗匹配器上的旋钮,就可以观察到吸收或色散波形;
4、 拍下示波器上的吸收波形;
5、 拍完吸收波形后,调节示波器,再观察李萨如图形;
6、 拍下观察到的李萨如图形。
四、 实验结果和图像
GCHI EDGE /AC
高岛衣蚩牧理实蛭携告
学生姓名:刘太兴学号: 5502111013专业班级:本硕实验班111班
实验类型:口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口期: 201441实验地点:实验楼
同组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电子顺磁共振李萨如图
五、 分析与感想
此次实验让我看到了 FD-TX-ESR-II的强大功能,熟悉了此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 理。同时加深了对电子自旋共振的认识与理解。明白了电子顺磁共振(EPR)是由不配 对电子的磁矩发源的一种磁共振技术,可用于从定性和定量方面检测物质原子或分子中 所含的不配对电子,并探索其周围环境的结构特性。及电子顺磁共振(EPR)和核磁共 振(NMR)的区别:
EPR和NMR是分别研究电子磁矩和核磁矩在外磁场中重新取向所需的能量;
EPR的共振频率在微波波段,NMR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
EPR的灵敏度比NMR的灵敏度高,EPR检出所需自由基的绝对浓度约在10-8M的数量 级;
EPR和NMR仪器结构上的差别,前者是恒定频率,采取扫场法,后者还可以恒定磁场, 采取扫频法。
六、 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好电磁铁磁极表面;
2、 实验中对实验仪器不要生拉硬拽避免损坏接线;
3、 注意保持微波系统水平,样品腔应调至磁场中心位置;
4、 调节微波信号时,注意要缓慢调节各部分旋钮,并要时刻注意波形变化。
高岛火蚩物理实蛭襟最
学生姓名:刘太兴学号: 5502111013专业班级:本硕实验班111班
实验类型:口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口期: 201441实验地点:实验楼
同组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脉冲核磁共振
一、 实验目的
了解脉冲核磁共振的共振条件;
了解脉宽与信号的关系;
了解回旋波,利用自旋回波测量弛豫时间T2和饱和恢复法测T1:
了解波谱仪的工作原理。
二、 实验原理
经典理论观点
单个核的拉莫尔进动
具有磁矩H的原子核放在恒定磁场为中,设核角动量为P,则由经典理论可知
dP
矿go
且p = YP,则联立两式有
dp,
瓦=y(M X Bq)
由推导可知核磁矩在静磁场中的运动特点为
(1) 绕外磁场做进动,进动角频率满足口0=丫反),与它们之间的夹角无关;
(2) 它在xy平面上的投影为一常数;
(3) 在外磁场方向的投影也为一常数:
如果再外磁场垂直方向加一个旋转的射频磁场务,旦%《8°,设%的角频率为口1,当 刃0 = 口1时,则旋转磁场与进动着的核磁矩在运动中总是同步的。可■设想在原坐标基础上建 立一个旋转坐标系,使得从旋转坐标系来看如对p的作用恰似恒定磁场,它必然要产生一个 附加转矩,因此p也绕如做进动,使得它们之间的夹角。发生改变。由核磁矩的势能公式
E = _|1 * Bq = —[IBqCOsO
可知。的改变意味着E的改变。这个变化是以所加旋转磁场的能量变化为代价的。当。增大 时,核要从外磁场吸收能量,这就是核磁共振现象,共振条件为
a)0=a)L = yB0
布洛赫方程
以上讨论的都是单个核的核磁共振,但实验中观测的是样品中的磁化强度M的变化M =£.
则有务=K(M x Bo),且co。= yB。。其分量为
南昌火修物理实■襟告
学生姓名:刘太兴学号: 5502111013专业班级:本硕实验班111班
实验类型:口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口期: 201441实验地点:实验楼
同组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dM M
—^ = -/(MvBz-叫 BJ-一
at r3
dMv Mv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