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书愤》教学设计.pdf

格式:pdf   大小:60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愤》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aihuichuanran1314 2022/8/24 文件大小:6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愤》教学设计.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书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写作背景;学****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及列锦的手法;
深入探究“愤”的内涵和根源。
过程与方法 问题式——以问题形式层层推进,梳理学生齐读(两遍)。
2、欣赏诗歌的方法——知人论世
⑴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
解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全面的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
⑵以“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诗歌。
①文题解读:书:书写。愤,悲愤。“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②诗歌大意:
首联: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里想到世事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中原大地,收复
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颔联:曾记得25 年前,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驰的楼船战舰。在秋风中跨上战
马奔驰,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颈联:相当初我以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如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老
体衰,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
尾联:不由人缅怀诸葛亮,《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百年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③情感基调:抑郁,悲愤。
三、发现最好的你
1、诗歌中每一联的内容——“书”什么?
明确:首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颔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颈联“书”年事
已高、壮志难酬之情;尾联“书”敬仰孔明、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2、就全诗来看作者所“愤”何事——“愤”什么?
明确:所愤之一为“世事艰”。“世事”即指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
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愤”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
伐。
所愤之二为“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
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愤”于
壮志难酬、请缨无路。
所愤之三为“镜中衰鬓已先斑”。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
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
所愤之四为“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有
谁比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
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将帅三军,北定中原”。“愤”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无人
领军。
这四愤(愤国/愤己)——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
3、这些“愤”的根源是什么?——为何“愤”?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这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他们是阻挠收复失地的绊脚石。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中含“叹”,
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的风格。
四、掀起你的盖头来
1、颔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明确:“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由六个纯名词的叠加(罗列),就勾勒出两
幅豪壮的战争图画,给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