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诵读诗歌,掌握诵读技巧;理解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梳理作
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
朝代不同韵味、感情。
,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思
想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寻”字。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
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因为心思
其人,而斯人已逝,所以才要寻访其庙。“寻”能表达这种感情。
“泪”字。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
英雄而惋惜。
5、小结: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
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三、探讨交流悟诗情
,但是标题是“蜀相”,而非“诸葛祠”,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
不好。本诗表达的感情是对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诸葛祠。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
不在诸葛祠这个地。如果用诸葛祠就偏了。
?“柏森森”突出了什么情感?
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
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
“柏森森”一词,“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
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
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
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才寻访其祠堂,先叙事点明祠堂的位置,表达他的仰慕之情,全景式描述
外景,接着又开始描写祠堂春色,我们来分析颔联。
⑴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
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明确:自,空。
⑵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音”。示例:“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有两层含义:①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
色;②欣喜愉悦的情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映照着台阶。自,独自。空---白白地。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萋萋碧草依然映阶,声声黄鹂隔叶啼啭,本是种赏心悦目
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
倾听,就像《荷塘月色》中所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
更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这是何等凄凉伤感。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就像《杜诗解》
中所说“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