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物理性污染控制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ppt

格式:ppt   大小:1,252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物理性污染控制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ppt

上传人:wyj15108451 2017/7/27 文件大小:1.2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物理性污染控制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
目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辐射剂量学基础
第三节放射性废物与防护标准
第四节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
一、环境中的放射源

二、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其危害

第一节概述
放射源
天然辐射源
(天然本底辐射)
人工辐射源
宇宙辐射
地球内放射性物质
人体内放射性物质
核试验放射性污染
核能、放射性同位素生产
核材料贮存、运输
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核设施退役
一、环境中的放射源

天然本底辐射≈
核辐射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
核辐射的能量较高,能够可以把原子电离。所以也称为电离辐射。
一般而言,电离是指电子被电离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由于细胞由原子组成,电离作用可以引致癌症。一个细胞大约由数万亿个原子组成。电离辐射引致癌症的几率取决于辐射剂量率及接受辐射生物之感应性。α、β、γ辐射及中子辐射均可以加速至足够高能量电离原子。
天然放射性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Beequerel)发现铀(U)的化合物能使附近包在黑纸里的照相底片感光,从而推断出铀可以不断的自动放射出某种看不见的、穿透力相当强的射线。
1897年,卢瑟福(E. Rutherford)和约瑟夫·汤姆孙(J. J. Thomson)通过在磁场中研究铀的放射线偏转,发现铀的放射线有带正电,带负电和不带电三种,分别被称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后来经过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发展了这一研究结果。现在知道原子序数在84以上的所有元素都有天然放射性,小于此数的某些元素如碳、钾等也有这种性质。
衰变模式:常见衰变模式有α衰变、β衰变、γ衰变
α衰变
α衰变是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α粒子是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的氦核He。1896年A.-,人们花了很大力量研究α衰变。,终于在1908年直接证明了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He。α衰变中放出的能量称为α衰变能。衰变能可以通过衰变前后的原子核的静止质量之差计算而得到。
β衰变
β衰变中,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新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要向后移一位。
γ衰变
伽玛衰变﹝γ衰变﹞是放射性元素衰变的一种形式。反应时放出伽玛射线﹝是电磁波的一种,不是粒子﹞。
通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所生成的核仍处于不稳定的较高能态(激发态),在转化到处于稳定的最低能态(基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这种衰变而放出γ射线。
人工放射性
1933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第七届索尔威会议上报告,某些物质在α粒子轰击下发射出正电子连续谱。他们一直坚持研究这个现象,于1934年1月19日作了结论,并向《自然》杂志写了一则通信。这封信证明了就是居里夫妇通过实验证明了人工放射线的存在。
人工放射性核素主要是通过裂变反应堆和粒子加速器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