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积极争取学习与提升空间 努力缩小理想与现实差距
张莉婧 “由于免费师范毕业生数量少,且所教科目分散,所以,我们的新思想、新活力很容易就被基础教育中老一辈传统的思想所同化。”
“由于免费师范毕业生数量少,且所教科真正具体实施。但我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是会尽量在课堂多挤出一些时间,以便实施自己觉得比较有意义的想法,帮他们多做一些思维扩展性训练。比如我会把我所教的科目跟其他学科,甚至跟人生的各个方面都联系起来,拓宽他们的思维;也会把上课学习的知识延伸到生活里面,创造一些幽默的桥段,让学生接受知识时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例如在讲“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时候,针对“气体压强会随着气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这一点,我结合一句广告词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假如说某位学生第一次喝可乐,他以为可乐跟果粒橙一样要‘喝前摇一摇’,便猛烈摇晃了可乐瓶,这时,他打开瓶盖会出现什么状况呢?”另外,就是我高中时的解题能力很强,也比较有耐心给他们讲解,日常工作中也会向他们传授。
《中国教师》:工作中有哪些难以解决的困难,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
文杰: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吧。学校主要是安排听课,我听课比较多,但更需要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其实读研是很好,就是学费有些负担。
马士友:我觉得学校给青年教师成长的方法还不够。学校办了一个“青蓝工程”,让老教师带动新教师,但具体怎么带,却没有形式,只是名义上的导师,有问题可以去找他们请教。老教师是不会主动跟我们讨论什么问题的,而我们几个青年教师主动找他们商讨,也只是流于形式的一问一答,并不能在教学思想层面上得到帮助。最好能开一个思想交流之类的沙龙会,让新老教师在一起有更多的探讨、思想交流与碰撞。在这个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吸纳和学习适合于自身教学的内容。
还有就是硬件设施,教师多办公桌少,没有自己的办公环境。我所在的办公室有十几位教师,但办公桌只有八张,我只能挤别人的位置用,看哪张桌子空着就先用,等人来了我就要让出来。我觉得教师有一张自己的办公桌很重要,有了自己的办公桌相当于有了自己固定的办公环境,这有利于教师养成良好的办公习惯。
“学生需要我来辅助他们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
二、个人发展
《中国教师》:在教师团队中是怎么定位和融入自己的,与当地教师相比有什么差异?
文杰:我所面对的很多问题比如学生早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都是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对我来说都是挑战。但是学生需要我来辅助他们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要做到教育批评的时候一脸严肃,平时玩的时候能够融入他们之中。教师这个职业培养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从新手到老手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经历,所收获的就是经验和阅历。所以,我觉得至少送走这一届学生,我才能像个老教师一样熟练。
马士友: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初学者,我觉得有差异的地方是我的视野比他们开阔,理念比他们新一些吧。我所说的这个视野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那时我接触了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和信息,也跟知识渊博的教师探讨过,我觉得这些对我开阔视野都有一定的帮助。另外,作为理科生,解题是比较重要的技能,我以前自我感觉能力不错,但是跟老教师一比,才发现老教师个个都是解题高手,因为他们教过很多年了,不少题目都反复做过多遍,所谓“熟能生巧”,肯定会比我们更熟悉。我觉得教学这项工作很大程度是靠经验吃饭的,而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慢慢积累和探索。老教师的经验多,但大多是基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形成的经验,很少涉及“新课程标准”里面所要体现出来的内容。所以我现在尽可能向别人学习,希望能够尽早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中国教师》:学校有安排去农村支教吗?
马士友:我们学校还没有特别针对免费师范生所设计的支教方案,但是学校正好也有这项规定,新教师必须要去支教一年,所以只是把我们纳入正常的支教队伍中去。这个支教时间不固定。规定要求,要想申请中教一级职称,必须在五年教学时间内有一年支教经验,所以我打算三年后去支教。
《中国教师》:对自我成长有怎样的规划或想法呢?
文杰:首先是做好日常工作,其次是希望做个研究型的教师。我给自己制订了12年的学习计划以及周自检计划,现在正在慢慢实施,2011年已经实行了十几周,2012年内容有些改动,但能够完成80%,我有信心坚持下去。再次我有考研的想法,正在申请在职研究生,所以特别关心现在的相关机制,但还是希望最好能够脱产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马士友:目前,我大致的想法是先花1―3年的时间熟悉高中三年的教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