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QC七种工具使用方法
5、调查表应用实例
某电话机厂生产的新型电话机不合格率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开发,厂部决定组织QC小组开展攻关活动,小组经调查发现,仅2007年上半年就生产不合格电话机达5136部,小组对不合格电话机进行归类 通过交叉分层分析,又得出新的结论:在不采取别的措施情况下,对A厂的气缸垫用李师傅的方法,对B厂的气缸垫用王师傅的方法,就能将漏油降到最好。
QC老七种工具—分层法
6、分层法的注意事项
分层法是一种分析和思考的方法,对收集到的综合性数据,要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分层分析,这样可以暴露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可对症下药,把问题解决。
分层分析,不仅分析一层,应一层一层地展开分析下去,就像俗话所说的“层层剥皮,直到露出本质”。
分层法可与其他统计方法结合起来用,如分层排列图、分层直方图、分层控制图等。
QC老七种工具—分层法
三、排列图
应用步骤:选择课题 现状调查 效果检查
排列图的概念
排列图(ParetoDiagram)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顺序进行排列而采用的一种图表。此图是建立在帕累托原理的基础上,即少数的项目往往产生主要的影响,因此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
帕累托原理:意大利经济学家Pareto在分析意大利社会财富分布状况时,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上大部分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得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结论,这一结论具有社会普遍性。在质量改进过程中,通过区分最重要的与较次要的项目,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的改进效果。
QC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矩形用于表示每个项目相应的作用,按发生频数的高低排列,累计频数线用于表示各项目的累计作用。
排列图的格式
QC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排列图的作用
帕累托分析的目的是识别造成缺陷的原因,并按各个缺陷原因出现的频次或相应发生的成本进行排序。排列图就是帮助质量控制人员识别选定事件的主要原因的例外管理法。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是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作用;
二是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三是对QC小组活动的目标值的合理性进行可行性分析。
QC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排列图的应用程序
1、选择要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或因素。
2、收集项目或因素的数据,算出频数及每个项目或因素所占总数的百分比及累计百分比(即频数)。
3、将项目或因素频数按大小顺序自上而下排列,填入频数表中。
4、画横坐标。画出一条长度适宜的直线,按项目或因素个数的多少自左而右排列,最大的排在左边,将量值最小的一个或几个归并成“其他”项,放在最右端。
5、画纵坐标。在横坐标的两端画2个纵坐标,左边的纵坐标按度量单位规定,其高度必须与所有项目的量值和相等。右边的纵坐标应与左边的纵坐标等高并从0~100%进行标定。
QC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6、在每个项目或因素上画矩形,其高度根据项目或因素的频数,按左纵坐标的标度确定,并在矩形上注明频数。
7、根据右纵坐标的标度在第一个项目或因素的矩形顶端中心或右上角出第一个点。然后逐项标出其它项目或因素的累计频率的坐标点。将这些点连结画出累计频数百分比曲线,此曲线又叫帕累托曲线,用来表示各项目的累计作用。
8、利用排列图确定对质量改进最为重要的项目。
主要因素——累计频率在0~80%左右的若干因素,它们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原因,又称为A类因素。其个数为1~2个,最多3个,要重点解决。
有影响因素——累计频率在80~95%左右的若干因素,它们对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又称为B类因素。
次要因素——累计频率在95~100%左右的若干因素,它们对产品质量仅有轻微影响,又称为C类因素。
QC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实例】
某织布车间在20××年第四季度对成品布匹抽样检验后得到外观质量不合格项目的统计资料,如表所示:
成品布匹缺陷项目统计
项 目
缺 陷 数
错纬
80
竹节
297
杂物
458
松经
35
跳花
28
百脚
10
粗经
15
轧梭
12
纬缩
55
QC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根据排列图的应用程序对上述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缺陷项目统计表
序号
项目
频数(个)
累计频数(个)
累计百分比(%)
1
杂物
458
458
2
竹节
297
755
3
错纬
80
835
4
纬缩
55
890
5
松经
35
925
6
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