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前培训
编辑课件
引子
环评法定义: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之间的关系
(1)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了解)
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制定上:国标未规定的污染物,不符合地方特殊要求的,可制定地标
地方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特殊情况:一般地标须报国家环保部备案,但制定机动
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大气法规定)。
编辑课件
16
(2)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熟悉)
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反之则宽松
高功高标,低功低标
例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成三类(一~三类区),空气质量标准分成三级;
例2: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为五类(Ⅰ~Ⅴ类),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项目标准分为五类;
例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分为五类(0~4类),区域噪声标准值也分为五类。
编辑课件
17
注意: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从严要求)。
编辑课件
18
(3)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环境质量标准是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的目标和依据;
两者是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与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了其基本功能,是实现其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表现。
原则上,排放标准要服从质量标准;
编辑课件
19
①空气:Ⅰ类——禁止新增;Ⅱ类-2级;Ⅲ类——3级。
②地表水: Ⅰ、Ⅱ类禁止新增, Ⅲ类一级,Ⅳ、Ⅴ类二级,污水厂三级(未设污水厂要求)。
③海域(GB3097):Ⅰ类禁止新增,Ⅱ类一级、Ⅲ类二级。
④ 声环境:0类和I类——禁止工业企业建设。噪声控制标准:厂界控制、场界控制、边界控制。
编辑课件
20
(4)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执行时行业排放标准优先
编辑课件
21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编辑课件
22
导语:环评技术导则-总纲的重要性
(1)总纲是统领所有建设项目环评的技术导则;
(2)其它环评导则的制定与执行须遵循总纲的一般原则、技术方法、评价内容和相关评价要求;
(3)总纲反映环评技术导则的共性部分,是考试最易触及和案例灵活应用的
(4)但总纲颁布时间早,已不适应目前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和环评技术的要求,现修订中。
编辑课件
23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工作程序
(1)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熟悉)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
编辑课件
24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编辑课件
2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包括以下环节:
编制环评大纲→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编辑课件
26
在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如需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则应对各个厂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
如通过评价对原选厂址给出否定结论时,。
编辑课件
27
2、工作等级划分
(1)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掌握)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主要有: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包括环境和资源保护法规及其法定保护对象,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保护区规划等。
编辑课件
28
(2)不同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评价要求(熟悉)
各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一般情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一个以上的单项影响评价,每个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不一定相同。
对于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三级的建设项目,不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只需按国家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