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单元知识点.ppt

格式:ppt   大小:2,893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单元知识点.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8/25 文件大小:2.8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单元知识点.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1页,共40页,2022年,5月20日,8点41分,星期四
总体概括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演变
形成原因、含义、表现与意义
诸子:
百家:治国,秦国宰相李斯和秦王嬴政非常欣赏的法家代表韩非,均是荀子的学生。所以,许多儒家学者不认同荀子是儒家学者。
资料链接
第11页,共40页,2022年,5月20日,8点41分,星期四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人性论
学思之窗P6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1)时代:
(2)目的:
(3)观点
孔子处奴隶制瓦解的春秋,孟、荀处封建社会形成的战国。
孔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
孟子、荀子-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战国后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第12页,共40页,2022年,5月20日,8点41分,星期四
联系:三者有互补性,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战国时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基本格局。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小结:
儒家提倡仁治,强化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宜用
儒家路线。
法家提倡法治。在动荡年代宜用,实行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
第13页,共40页,2022年,5月20日,8点41分,星期四
新儒学
西汉武帝后
百家争鸣
法家流行
春秋战国
法家
秦朝
黄老
之学
西汉前期
(武帝前)
小结:从春秋到汉武帝治国思想是演变经过:
秦用“法”的原因:
历史原因:秦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六国基础;
现实原因:秦统一后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务,法家思想适应了这种需要。
主观上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欲图长治久安;客观上由于长期战争,汉初经济贫困。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需要。
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
第14页,共40页,2022年,5月20日,8点41分,星期四

西汉: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正统思想)
(1)汉初“无为而治”思想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社会形势(王国问题、边境不宁、土地兼并)的发展需要有为的统治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3)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
(4)汉武帝采取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第15页,共40页,2022年,5月20日,8点41分,星期四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4)“仁政”:限民名田、轻徭薄赋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3)“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

①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起用儒学家参政。
③兴办太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第16页,共40页,2022年,5月20日,8点41分,星期四


文化专制
(3)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适应了西汉加强西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4)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5)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第17页,共40页,2022年,5月20日,8点41分,星期四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原因
对儒学态度
手段
作用
目的
实质
作用
秦刚统一,用法家思想;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
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排斥、打击
尊崇
简单粗暴
倡导、劝勉、教化
儒学发展陷入低潮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第18页,共40页,2022年,5月20日,8点41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