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长征胜利80周年·课件A】2016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党课学习精选课件模板.pptx

格式:pptx   大小:26,881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征胜利80周年·课件A】2016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党课学习精选课件模板.pptx

上传人:95762680 2017/7/28 文件大小:26.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征胜利80周年·课件A】2016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党课学习精选课件模板.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神
永放光芒
——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长征的历史回顾
1
长征的精神意义
2
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3
长征的历史回顾
1
历史简介
为什么要长征?
数字长征
长征的时间阶段
长征各部队路线
长征路上的的著名历史事件
公元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至1936年10月止,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行程达两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极其伟大。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早已成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
“红军不怕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翻雪山等一副副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历史简介
国民党军队围剿力度空前强大。
长征的历史背景?
客观原因
当时中央苏区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由李德仓促策划了突围转移方案,但被蒋识破红军战略企图。于潇水和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近半。夺取遵义后,政治局对潇湘战役进行了反思,毛泽东重掌兵权。毛泽东决定西渡赤水,向敌人薄弱的贵西转移。
长征不是一开始的战略规划结果。北上抗日也是在川西时才提出的。是红军根据革命形势的选择结果。总之,长征开始是反围剿失利后的战略转移,在战略转移过程中,因敌我双方的战争形势,原来的战略不断改变发展,最后成为了长征。
博古李德的不正确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主观原因
长征的过程才是长征最后形成的原因,非战略规划。
为什么要长征?
数字长征(中央红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380
余次战斗
700
多县城
攻占
11
个省
途经
25000
余里
行程
数百
个团
击溃
430
营以上干部
牺牲
92%
的战士
损失
历经
长征准备阶段
长征转折阶段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
长征失利阶段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
大会师阶段
-10月
-
-6月
-10月
-
-12月
长征发展阶段
长征的时间阶段
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
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
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红四方面军
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红二、红六军团
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参加长征的各部队路径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各部队在从瑞金、于都集结出发地区集结毕。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央、,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整个渡河过程历时9天,分布在于都城东门等10个渡口。10个渡口,。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
长征第一渡(于都)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血战湘江
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的时候,一路西行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明白了红军是西进。他迅速调集兵力,准备利用湘江构筑第四道封锁线,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
11月29日,敌人向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红军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