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药饮片的常见掺伪与鉴别方法的探讨
中药饮片的常见掺伪与鉴别方法的探讨
摘要:目的对几种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现象进行鉴别。方法:对中药饮片的性状理化进行鉴别。结果:通过对几种常见掺伪现象总结,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中药饮片掺伪鉴别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o mon adulte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The purpose of mon phenomenon adulter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identification.
Results: By mon phenomenon adulteration summary for peer learning reference.
Keyword: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dulteration
近年来,我们在检查中药采购及销售中,发现部分饮片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中药饮片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处方用药,因此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临床疗效,杜绝伪劣药品进入临床就尤为重要。现就常见几种中药饮片掺伪现象提出来,以引起广大同行注意。现将几种常见重要草掺假现象及鉴别方法操作如下简介:
1. 山药:掺假现象多为掺入语气特征相似的伪品的块根、片。鉴别方法:一、观察横切面:山药呈白色粉性,无裂隙;木薯乳白色,中心有放射状裂隙,散有黄色筋脉状维管束小点。二、显微观察:山药淀粉粒为单粒,类原形,卵形;木薯的淀粉粒为2~15复粒
2. 鸡内金:掺入鸭内金与病鸡内金。鉴定方法:检查期表面颜色、之地和断面。正品鸡内金表面呈黄色、黄褐色、质脆,薄而半透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病鸡内金多为破碎的片、块,呈黑色、黑绿或紫红色,有明显的溃烂斑点,质地坚硬,不透明。
3. 茯苓:常掺入淀粉块,多在饮片中发现。鉴定方法:一、水煮:茯苓不溶化,而淀粉块溶化。二、显微观察:茯苓菌丝细长,无淀粉粒;而淀粉块有众多淀粉块。
根据中药材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经水浸泡厚发生的外观、颜色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水浸液发生的理化反应,可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
1. 通草:用水泡后手摸有粘滑感,或干品嚼之亦有粘滑感。
2. 葶苈子、车前子加水浸泡后,种子粘滑且体积膨大。
3. 青黛:,加水10ml,振摇后放置片刻,水层不得显深蓝色(检查水溶性色素)
4. 胖大海:热水浸泡后,体积膨大至原来的数倍且呈絮状团。
5. 金钱草:水浸泡后,叶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
6. 儿茶:取本品的水浸液,用火柴杆浸入使其轻微着色,带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检查儿茶素),杆上显深红色。
7. 牛黄: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8. 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用水浸泡后,水变成金黄色,花不褪色。
9. 乳香:取本品适量,加水研磨后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