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课程与教学论版.docx

格式:docx   大小:123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程与教学论版.docx

上传人:学然后知不足 2022/8/26 文件大小:1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程与教学论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8】
课程与教学论版
一、泰勒模式
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阴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6、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六、教学的涵义
(一)教学的涵义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的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
1、教学是教育学的统一。首先,教不同于学,教是一种外化的过程,学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其次教与学之间互为基础、互为方向。再次,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交往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交互主体的作用。
2、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一方面,教学建立在并应当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教学又是一种艺术化的存在。
七、课程开发模式
课程开发模式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根据某种思想和理论,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规划课程实施、制定课程评价原则等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形式系统。课程开发主要模式有两种: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一)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亦称工艺学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 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主要代表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创立的“泰勒模式”。

1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该书从此成为课程研究与开发领域的经典之作。在这本书中,泰勒开宗明义地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第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泰勒根据这四个问题,明确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结果。在这四个环节中,“确定目标”是主要的基础的一环,因此该模式也被称为“目标模式”。
四个问题的关系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经验、组织学****经验、评价教育结果这四个问题被称为课程开发的“永恒的分析范畴”。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开发的归宿;选择学****经验和组织学****经验是主体环节,指向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
泰勒模式评价
优点:作为基本框架,确定了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围。
囊括课程开发的诸种重要因素,形成了一个简洁明了的系统模式。
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提供了一个课程分析的可行思路。
缺点:是非常理性的框架, 带有科学至上的时代印记。
将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的、划一性的模式,忽视了师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追求“技术理性”,指向对师生的控制。
(二)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是由英国着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系统确立起来的。斯腾豪斯对过程模式的建构是从对泰勒原理的批判开始的。1975年,斯腾豪斯出版着作《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系统建构了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课程开发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不宜从详细描述的目标开始,而应从程序原则与过程,然后在教学活动中不断予以改进调整,此即“过程模式”。
强调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倡导“过程原则”,强调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主张教育过程给学生以足够的活动空间。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是学生学****的引导者而非控制者。 强调学生是积极的行动者,教育的功能则在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自主行动。
过程模式的评价
优点:过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标模式的局限性,否定了目标模式的行为主义和机械主义偏向,肯定课程研究的重要性和课程内容的内在价值,并强调学****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课程开发更趋于成熟和完善。
缺点:过程模式虽诊明了目标模式的“病症,但在课程开发的程序设计上没有提出一个更为明确的方案,使课程开发者因缺乏具体的步骤难以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过程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
基于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见解,我们将典型的课程目标取向归结为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