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训练
讲师:康建平
时间:2011年12月3日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如果您是老板
请问:在企业里哪一种员工最能受欢迎?
案例1:讨帐
答案:积极找方法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员工。
请问:您认为一流员工与末流员工的差别是?
案例2: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的故事
答案:找方法/找借口
清华、北大、复旦高级总裁班调查结果
在单位最受欢迎的5种员工
自动自发的员工;
找方法提升业绩的员工;
从不抱怨的员工;
执行力强的员工;
能提建设性意见的员工。
在单位里最不受欢迎的5种员工
找借口的员工;
损公肥私的员工;
斤斤计较的员工;
华而不实的员工;
受不得委屈的员工。
日本松下用人原则:
如果你有智慧,
请你贡献智慧;
如果你没有智慧,
请你贡献汗水;
如果你两样都不贡献,
请你离开公司。
案例3: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故事▽
案例4:一位温州人的故事▽
最优秀的人,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
主动找方法才能让你脱颖而出。▼
第一部分. 认识问题
(一)、何谓问题
要求(需要)与现状的偏差,就是问题。
进一步探讨,我们可以将问题分成两个层次:
(二)、异常问题
应该做到(得到、达到)而未做到(得到、达到)或不应该发生而发生者,表示现状比基准不好,而实力没有发挥出来。
(三)、改善问题
希望做到(得到、达到)而且目前尚未做到(得到、达到) 者,表示现状与期待有差距,而希望提升实力。
?
8%
不良率
异常
异常问题
8%
4%
改善
改善问题
8%
正常
(二). 问题的分类
(1)问题来源
▲第1类:
问题绝大部分来自内部, 且具有高度控制特性。
▲第2类:
问题来自内外两部分, 若要解决必须与另外组织配合。
▲第3类:
问题来自外部, 几乎无内部因素存在。
(2)问题分类
▲救火类问题(看得见的问题、已经发生的问题)
(例)出现不良品。有人受伤
这是「现在状态」,把它恢复为原来的「应有状态」的问题,
这种问题不必特别具有「问题意识」亦能掌握。
▲发现类问题(需寻找的问题、需要做到更好的这类问题)
(例)改善这类问题,成本更降低,效率更高
这是因为对现状不满足,问题才浮显出来。换言之,「现在
状态」已知道,但,对「应有状态」应去追究,或去思考。当然,
为发现「应有状态」需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预测类问题(新创的问题、未来应该如何的问题)
(例)3年后的您应如何。
维持现状的话,将来就没有发展性(招致损失)。
这些是描绘出「将来应有状态」,和该时点的「现在状态比」,
掌握其差距,即,将来与现状经由比较才成为问题。换言之,「现
状」是否会无法形成「将来应有状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