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2/8/28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言文根底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
本文题目:文言文根底知识:文言文常识大全
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应该说就具备了读懂文言文的根本条件,并且也确实能通局部文句,因为古今语法差异不大,句子的组合次序根本相同,如果真的对现代汉语语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文言学****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文言是白话的根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的上空升起了一片“璀璨〞的群星,他们是鲁迅、胡适、梁实秋、郭沫假设、老舍、巴金、曹禺、林语堂、穆旦、张爱玲等等,他们光华四射、文采灼灼、风流儒雅,他们学贯中西、鉴古知今。与其说他们是文学大师,不如说他们是运用白话语言的大师。他们的作品90%以上用白话写成,他们灵动地驾驭白话,“垒筑〞起白话汉语的华彩篇章。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却“顿失光荣〞、“暗然失色〞,再也没有涌现出一个灵动地驾驭白话的“大师群体〞,堪称“白话大师〞的只有寥寥几位。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很多,譬如社会政治动乱等等,但一个最合理、最令人信服的解释,也是最根本的解释,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中小学阶段截断了系统的文言教育的“血脉〞。这使得在20世纪下半叶成为文坛主流文人们,在孩童时期的语言“敏感期〞阶段,即13岁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深入的文言教育。他们在语言
“敏感期〞所接受“语文教育〞,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的所谓“现代语文教育〞,是在废除文言的背景下,根本以白话为主体的、为本位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的人们,在语言“敏感期〞,根本是“通过白话〞来学****运用白话〞,而不是“通过文言〞来学****运用白话〞。
20世纪上半叶的大师们,具有深厚、扎实、完整的文言根基,少年时期就根本已经形成一种以文言为本位的“语感〞。这种文言本位的“语感〞,跟随他们***,伴随他们终生,奠定他们文字表达的根本格局,形成了他们文字表达的“下意识〞,使得他们运用语汇时,总是比较纯粹、凝练、典雅、古朴,他们能够自如、娴熟地从古诗文中,选取极富表现力和生命力的词汇、诗句,生动、鲜活地或摹像、或写意、或达情,寥寥数语,便传神极致。
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而白话是一种历史极短的语言。文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开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而全民使用白话自“五四〞诞生至今不过百年。白话还没有创造出自己“辉煌〞、“丰厚〞的历史“积淀〞,白话基根源自文言,当今白话的根本语汇几乎依附于、脱胎于文言,白话的辞章文法也并没有超脱文言。用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文言与白话的关系,一母一子,一本一末。人们在孩童的“语言敏感期〞,从“根源处〞 学****语言,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古文,打好文言根基,再运用白话来表达,那么,写出的文字就比较简洁、干净、纯粹、典雅、形象、传神;相反,通过白话来学****运用白话,写出的文字,就难以到达以上境界,而可能拖沓、冗长、繁琐、欧化、罗嗦、抽象。
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大陆作家、学者,整体上文字水平(主要是白话表达水平),难以与上半叶的大师“比肩〞,根源就是少年时代“语言敏感期〞接触的文言愈来愈少。20世纪上半叶的大师们,如鲁迅、郭沫假设等人,他们成为“白话大师〞,开白话运用的一代风气,根本原因是,他们在19世纪接受了系统、全面、深入的文言教育,可以说,这些“白话大师〞们,少年时期在文言的“酱缸〞里浸泡过的,***后登上文坛,每个“汗毛孔〞里都渗透着文言的滋养。而20世纪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文人、学者们,少年“语言敏感期〞,恰好处在大陆的所谓“现代语文教育〞从诞生、开展、再开展的时期,也即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此时,正是大陆所谓的“现代语文教育〞对文言否认愈演愈烈,语文课本摒弃文言愈来愈多的时期。大陆语文课本在七十年代彻底辞别了文言。因此,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的文人们,少年时期接触文言的数量“一代少之于一代〞,因而他们***时的文风也根本上“一代逊于一代〞。几十年来,大陆文人的整体文字面貌是越来越 “水〞,越来越“白〞,越来越“俗〞,越来越“痞〞,失去了纯粹、古雅、洁净、朴素。不可否认,这正是所谓大陆“现代语文教育〞斩断了“文言〞血脉的结果!历史的教训,我们不能不汲取,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
少年“语言敏感期〞诵读相当数量的一流的文言,***后形成一流的白话表达的可能性将大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