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山水田园诗表达感情.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水田园诗表达感情.docx

上传人:suijiazhuang1 2022/8/3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水田园诗表达感情.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 明确概念
所谓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 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 动为题材。
代表诗人:
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未提作社的事,但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可见民风淳厚, 丰年富足。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 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上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将晚。古代习惯,祭社之处必植树。所谓 “故园乔木”,即指社树,它象征乡里,故受人崇拜。其中桑、梓二木即古人常用为社树的 树种。此诗的“桑柘”紧扣社日,即此之谓,可见笔无旁鹫。同时,村里植有“桑柘”,说 明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 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
诗末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 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 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 开的。
诗人把田家生活作了 “桃花源”式的美化,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农民的赞赏与热爱之情。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 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 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赏析】“抱”字,不但表现出“村”四周是水,而且在拟人中,把“江”动态化,并突出 了村与江的关系,这样也就照应了标题。次句中一个“幽”字,明显的点出了江村幽静的环 境。
整首诗由上而下:先梁上燕子,再写水中的鸥鸟。表现了燕子和鸥鸟那“自去自来”和“相 亲相近”的闲情逸致生活。
颈联对偶句的运用,通过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通过稚子敲针作钓钩的专心致志,表 现出农家人恬静的生活情态,以此表现出诗人经过战乱后而感受到的惬心快意。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
感叹: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赏析】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近处住宅外的小园, 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
动静相衬: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
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
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 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