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轨道运营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课程复习重点
绪论部分: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或系统?
轨道交通具有哪些优点?它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闭塞法行车时,决定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的一般原理是什么?
8、轨道交通的列车运行控制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9、什么是三显示带防护区段自动闭塞?其怎样控制列车运行?
10、什么是四显示自动闭塞?其怎样控制列车运行?
11、闭塞分区的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12、ATC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是什么?
13、ATP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工作方式是什么?
14、什么是移动闭塞?其工作方式是怎样?它与固定闭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5、车站不设配线时,自动闭塞线路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如何计算?
16、车站不设配线时,移动闭塞线路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如何计算?
17、什么是列车折返能力?
18、什么是折返出发间隔时间?其有何作用?
19、研究列车折返能力问题的前提是什么?为什么?
20、列车折返间隔时间与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的区别?
21、列车折返间隔时间的计算从列车处于什么位置开始?为什么?
22、列车折返方式如何进行分类?
23、什么是终点站站后折返?站后折返的作业过程是怎样的?站后折返应优先使用那条折返线?
24、什么是终点站站前折返?站前折返有哪几种方式?通常情况下哪种方式是较为合理的?为什么?
25、侧到直发折返的作业过程是什么?
26、侧到直发与直到侧发交替折返的作业过程是什么?
27、中间站站前单向折返时宜采用什么折返方式?
28、中间站站后尽端线折返作业过程是什么?
29、当采用站前渡线进行中间站双向折返时,宜采用什么折返方式?为什么?
30、确定线路使用通过能力的思路是什么?
31、短交路列车在中间站单向折返时,宜采用什么折返方式?为什么?
32、双方向列车在中间站折返时,宜采用什么折返方式?为什么?
33、运输能力不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确定运输能力是否饱和?
34、运能-运量适应性分析有何作用?从运量适应图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35、加强线路通过能力的措施主要有哪些?简要叙述其原因?
36、加强列车折返能力的措施主要有哪些?简要叙述其原因?
37、加强输送能力的措施有主要哪些?简要叙述其原因?
本章相关的计算题:
(1)P75页,自动闭塞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
(2)P80页,车站不设配线时,固定闭塞线路的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如何计算?
(3)P81页,车站不设配线时,移动闭塞线路的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如何计算?
(4)P84~85页,终点站站后折返时,折返出发间隔时间如何计算?
(5)P85~88页,终点站站前折返时,各种折返方式下,最小折返出发间隔时间如何计算?
(6)P88页,中间站单向折返时,各种折返方式下,最小折返出发间隔时间如何计算?
(7)P89页,中间站双向折返时,各种折返方式下,最小折返出发间隔时间如何计算?
第五章:
1、什么是列车?列车标志包括什么?
2、在正线上双线行车时,列车的运行方向规则是什么?
3、按列车用途分类,列车可分为哪几类?
4、什么是行车闭塞法?保持列车间隔距离的方法有哪几类?各自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5、按空间间隔法行车时,行车闭塞法有哪几类?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6、固定闭塞和移动闭塞的最小列车间隔时间大约是多少?
7、轨道交通行车指挥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各自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8、调度集中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9、调度监督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与调度集中的区别在哪里?
10、什么是调度机构?调度机构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调度机构通常设置哪些调度工种?
11、什么是行车调度?行车调度员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12、为什么说在实现行车指挥自动化后,行车调度员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13、为什么要进行行车调度工作完成情况的分析?行车调度工作分析包含的种类有哪些?各自分析的内容是什么?
14、什么是《行规》?它有何作用?
15、什么是《调规》?
16、什么是《站细》?
17、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指挥的层次结构是什么?各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8、控制中心ATS有哪几种运行模式?各模式下实现的功能是什么?
19、ATS控制下,自动列车运行调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确定调整后的停站时间和区间运行时间?
20、对于列车运行组织来说,什么是正常情况?什么是非正常情况?
21、固定闭塞ATC系统故障时,有哪些具体的故障类型?各种故障类型下如何组织行车?
22、移动闭塞ATC系统故障时,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