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博古通今经方大家刘渡舟3付延龄摘抄.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博古通今经方大家刘渡舟3付延龄摘抄.doc

上传人:花双韵芝 2022/8/30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博古通今经方大家刘渡舟3付延龄摘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博学多才的经方大家刘渡舟3付延龄整理摘抄
博学多才的经方大家刘渡舟3付延龄整理摘抄
1/14
博学多才的经方大家刘渡舟3付延龄整理摘抄
博学多才的经方大家刘渡舟3——付延龄整理摘抄
(五)心阳不振痰饮凝阻临床特点为胸闷或闷痛,彻背还有
几种状况也值得提出,如少阳、厥阴为枢,肝、胆的疏利有助于心阳的运布,有助于心脉的畅达。若肝、胆失于疏利,则有可能影响于心,使心阳内郁,使心脉迟涩,治疗宜用小
柴胡汤疏利肝、胆。假如同时见有项背强痛、肩臂痛苦或
麻痹者,表示病涉太阳,当以小柴胡汤合桂枝汤两解太、少。假如以气机郁结为主,致使心烦易怒而又手足不温者,则当
用四逆散疏而泻之。又有肝郁而脾虚者,肝郁使心脏之血气不畅,脾虚使心脏之血脉不充,因此可能引起心脏病变,其
治疗宜用逍遥散疏肝健脾,兼有郁热者,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又有阳明胃热而又上熏于心,见虚羸少气,心悸不宁,口渴,
面垢,脉大而芤,舌红苔黄,用竹叶石膏汤治疗。四、治
疗眩晕的经验眩指眼花,即眼前发黑;晕指头晕,即感觉自
身飘忽不稳、四周物体运行不定,故在有些医书中,“晕”又
作“运”,“眩”又作“旋”,其义相同。眩晕是临床上很常有的一种病证。第三卷53眩晕要与头昏相鉴识,头昏在古书中
也称“昏冒”,指患者感觉头领昏糊不清,如压如裹、如醉如迷。金人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所谓“昏倒”者,即是指的这种症状。他说:“运为运行之运,世谓之头旋者是也;冒为蒙冒之冒,也谓之昏倒者是也。”先人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大体以虚实分之,其真实者不过风、痰、火;其属虚者多
博学多才的经方大家刘渡舟3付延龄整理摘抄
博学多才的经方大家刘渡舟3付延龄整理摘抄
4/14
博学多才的经方大家刘渡舟3付延龄整理摘抄
为阴阳气血不足。先人所谓“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和“无虚不作眩”的说法正是这种认识的反应。依据临床察看,眩晕的中芥蒂位在于脑。头为清空之地,脑为元神之府。清空之地决不可以容邪,假如邪气扰之则可能作眩;元神之府需要阴
阳气血营养,因此阴阳气血不足亦可能致使眩晕。在实证眩
晕之中,由风、火、痰所致者最多,这是因为头为至高之地,
唯风与火能到达,而痰既能生风,又能随风而升。故熄风、
清火、化痰是实证眩晕的三大治法。在虚证中,由气虚、血
少、阴亏和阳弱所致者皆较常有。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常有有虚实夹杂的病证,此中因虚而生风者与阳虚而夹饮者许多。因此在治疗上,补虚与熄风、温阳与化饮常常同时并用。刘氏受张仲景学说的影响较大,故他特别重申少阳风火上旋以及阳虚水饮上逆在眩晕发病中的重要性。证之临床,这两种种类的眩晕在实质病例中也的确占相当大的比率。少阳属东方风木,内藏相火,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少阳郁勃,
相火内发,则少阳风火上旋,搅乱清空,致使眩晕。《伤寒论》263条提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眼花也”,此中眼花一症的提出就是对这种病变规律的掌握,说了然少阳抑郁致眩的某种必定性。至于阳虚不化,寒饮上干头领而致
眩,其病变机理是十分了然的。刘氏在临床上对眩晕一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种类进行辨证论治:(一)风证眩晕少阳胆与厥阴肝互为表里,应东方风木。风木之气善动,动则为
博学多才的经方大家刘渡舟3付延龄整理摘抄
博学多才的经方大家刘渡舟3付延龄整理摘抄
5/14
博学多才的经方大家刘渡舟3付延龄整理摘抄
眩为晕。故肝胆病有产生眩晕的偏向,这种眩晕能够称之为“风证眩晕”少。阳证眩晕的临床表现特点一般切合《伤寒论》所总结的“柴胡八症”,即口苦、咽干、眼花、来往寒热、胸胁苦满、静静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在杂病临床上,
来往寒热经常不见。别的,对此种类病证特点的认识,还要按照《伤寒论》第101条所言“伤寒、中风,有柴胡症,但
见一症即是,不用悉具”的原则,不要拘泥于八症必备。治之宜用小柴胡汤疏泄少阳、清泻相火,少阳气畅则相火和煦,
相火和煦则风不上旋,而眩晕止。若相火内郁过头,致使腑气不通,形成结实,出现舌红苔黄,大便干秘,心下急结,
呕吐屡次,则用大柴胡汤疏泄少阳,兼通腑泻热。厥阴肝风眩晕每由肝血不足或怒火上炎惹起,而肝气郁结也是致使
肝风眩晕的常有原由。怒火化风作晕者用羚角钩藤汤;肝脏阴血不足作眩者用镇肝熄风汤;肝气郁结作眩者用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刘氏治疗阴血不足而肝气偏盛的眩晕凡是重用归、芍,以此二物能养阴血而敛肝气。刘氏追想说,从前治一人患眩晕,知其肝血不足而肝阳不潜,用药似无不当,却屡治罔效。后患者易医治之得愈,觅得其方而视之,所处方药基真相同,唯其方重用“魁白芍”一两,自斯始知收敛肝气、平抑肝风要重用芍药。(二)火证眩晕火性上炎,火能生风,风火上干清空则眩晕作矣。此种眩晕必见一派火热之象,如心烦口第三卷54渴、便秘尿黄、头昏或胀痛、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