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根据《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为加快推动新能源 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 新材料和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提供了市场基础。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 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政策为大、 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电动化、 智能化、网联化为方向,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构建高质制造、高端服 务的新型生态体系,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
市场主导,创新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整 车集成技术创新能力,建立成本领先、规模带动的发展优势,搭建产品的模块化、 柔性化驱动平台,满足用户对产品的差异化需求,提升核心竞争力。龙头带动, 重点突破。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强优企业为龙头,完善核心零部件 供应链,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支持。打造四大产业基地,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 群。政府引导,政策引领。强化顶层设计,以政策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扶持政策,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 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营造产业链发展良好环境。开放合作,协同发展。利用面向 东盟的区位优势,创新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战略合作模式,推动全产业链协同 发展;加强跨产业协同和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网络信 息、物流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建成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和产业链核心 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生产规模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新车产销量超100万 辆/年,占汽车新车产销总量30%左右。产业链体系基本建成。全面打造新能源 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70%以上,初步形成零部件 到整车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布局。研发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企业创新能力及试验检测能力显著增强,新能源汽车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处于。按照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要求,建成满足与外界实体交互的模拟仿 真测试、封闭场地测试和实际道路测试三大场景测试能力。智能网联国内领先。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L3级别(第三级别)智能 汽车实现广泛应用和规模量产,新车渗透率达到50%以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发展水平与保持同步。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 商业化应用。生态环境逐步完善。充换电服务网更加便捷高效,〃十四五”期间, 新建公共充电桩8
万个,;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新增 45万辆以上(其中,);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 公交、环卫、出租、城市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逐年提高;智能道路 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重点城市的汽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交通、能源环 保等融合发展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展望2035年,新能源汽车技术创 新能力大幅提升,质量品牌具备较强竞争力,建成较完备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基本覆盖,充换电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氢燃料供给体系 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第三章产业布 局支持以柳州新能源汽车城(基地)、南宁新能源汽车城(基地)、桂林新能源 商用车基地、玉贵(玉林、贵港)新能源商用车基地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建 设。以整车为龙头带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适时打造集新能源汽车 整车、零部件、充电设施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形成〃四基一链”(四大整 车基地+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布局。
专栏1新能源汽车“四基一链”产业布局
以柳州汽车城为核心,打造新能源汽车城。大力发展纯电动 柳州
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建成汽车研发设计中 心,大力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水平,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开拓汽车后市场,打造汽车全产业链。建成国内重要的〃乘、
商一体”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面向东盟的南方汽车出口制
造基地。
建设南宁新能源汽车城。重点培育吉利、宁达、乾元等新能 源乘用车企业。大力支持申龙新能源客车、公交车、物流车、 卡车的发展,支持汽车成套散件出口,打造面向东盟的南方 新能源汽车出口制造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建成具有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开发“三电系统”、智能网联 南宁 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整车企业、高校、科研
院所、关键零部件企业为主体的跨行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 集新能源汽车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