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庸全文及翻译
天数之谓性,任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行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白话解:上天所赐予人的实质特点叫做本性(本性),按照着本性以做人办事叫做和的地位,等待天数的到来,小人倒是冒险去妄求非份
优选
的利益。※(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则修身见于世。)
子曰:「射有忧如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白话解:孔子说:「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好,功夫够不够。
※(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
君子之道,比方行远,必自迩,比方登高,必自卑。
◎白话解:君子推行中庸之道,恰似走远路,必然要从近处开始,恰似登高处,必然要从低处开始。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白话解:鲁哀公问为政的道理。孔子回答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施政,都记录在竹简和木牍上边。当他们在位的时候,他们的教化就能推行,他们死了,他们的教化也就消亡了。以人来施
优选
政的法规,是希望政教能快速推行,而利用土地种树的法规,在
使树木快速生长,施政的道理,是希望仿佛蒲卢一般快速滋生。」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白话解:所认为政之道,在于获得人材,而得人材的方法,在于领导者能修养自己,以道德感动人材;修身一定依据天下共遵的法规(道),修道要依据仁爱仁爱。所谓仁,就是人性,以爱自己的亲人为最重要。所谓义,就是事事合宜,以敬爱贤德的人最为重要。亲人之爱有亲疏等差之别,贤良之士也有等级,礼仪就是所以而产生的。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妻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白话解:天下所共同遵守的大道有五种,当其力行实践时则分为三种。我们说: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姊妹、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五种就是天下人所共同遵守的伦常大道。而智能、仁爱、勇气这三种是人人所须具备的道德,当他推行时就是一个『诚』
优选
字。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白话解:五伦与智仁勇以及诚的道理,有的人天生就知道了,有些人是经过教育学习才知道的,有些人则是经过勤恳苦学才理解的,等到理解今后,此中的道理都是同样的。
◎有些人问心无愧地推行,有些人是由于有益益才去做,有些人则需要勉强才会去做,一旦做成功了,结果都是同样的。
子曰:「勤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白话解:孔子说:「喜爱研究学问的,就凑近智能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凑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愧就凑近勇了。」
※(知耻者,能拒绝羞愧事,不做羞愧事,诸恶莫作,故近乎勇;若是能再接再厉,为所当为,众善推行,即是真『勇』者也!)
,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预先定,则不困;
优选
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白话解:豫者预也,任何事情,预先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
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
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预先计划先有抉择,就不会
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预先决定稳当,就不会行不
通了。
博学之,审讯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白话解: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请教,谨慎地思虑,理解地鉴识,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