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2 —
援藏干部工作总结心得三篇
【篇一】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援藏已有两年多。在藏期间,我经常扪心自问“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两年多来,里所学、所想、所得、所知使我终身受益。
【篇二】
早上8点,天刚刚亮,我和县扶贫办的两位小伙子嘎玛和张廷瑞匆促吃过早饭,乘车前往到**乡,拜访分别住在1村、2村、10村的结对帮扶贫困家庭。一路上,感受最深的还是这里的天气和道路。
**县位于西藏东北部,全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下辖3镇7乡,共156个行政村,。这里气候恶劣,属高原亚寒带半润湿季风气候区,高寒缺氧,空气稀疏,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温差大,无霜期短,冬季多大风雪,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0%,草木生长期极短,放眼县城不见一棵大树。
记得刚到**时,大家都展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回响,有时全日茶饭不思,浑身乏力,鼻腔流血,头痛难忍。而3月的羌塘(藏北高原的藏语称呼),对我们援藏干部来说,更是一种挑战。**的天气就是这样,一天四季。还有人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6 —
经过了2个半小时的车程,到了**乡10村的巴宗家。一路上翻山越岭,惊险不断,时而经过四季不化的雪山脚下,时而经过惊心动魄的悬崖旁边。无意经过平坦的柏油路,才有心情看看窗外的雪山。**的10个乡镇中只有3个乡镇通了柏油路,村路根本都是土路了,一般只能允许一辆车通过。巴宗家有三口人,巴宗和她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尼玛塔18岁,在家和妈妈巴宗打工、挖虫草,还养了11头牦牛;
小儿子尼玛顿珠在县中学读初中一年级。离开巴宗家,又经过1个多小时的起伏跌宕,到了2村的罗布伟色家和1村的格错家,为他们送去了大米、面粉、糌粑、豆油、砖茶等我的一点情意。当我们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处境、收入来源、致贫理由以及身体状况后,面对面分析贫困理由,出方法,提建议,找出早日脱贫致富的手段,也争取把县委和政府的扶贫惠民政策送到贫困户家中。下午回县城的一段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宁静,回想着在藏族同胞家中,大家藏语夹杂着汉语的笑声中,我猛然感觉我已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了,而这里已经是我的家。
**年7月,**市第八批6名援藏干部肩负着**市委、市政府和360万**人民的重托,带着亲人的祈福和牵挂,怀着猛烈的民族情怀和对西藏这片净土的喜欢,来到了藏北高原,来到了**地区**县,开头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一年多来,在**和**两地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切下,援藏干部讲真诚、敢担当,抑制高寒缺氧,围绕**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进展,积极融入,主动作为,发扬和践行了更加能吃苦、更加能战斗、更加能忍耐、更加能团结、更加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6 —
三年援藏终止后,人是可以回去的,心是回不去了。这,可能也是我们援藏人的心态和情感吧!
【篇三】
作为扶贫攻坚队伍中的一名教师,我在**中学的工作中感想很深,震撼很大,收获好多。
只要工作做到位,留下的不仅是成果,还有口碑。
在**期间,我们没有迟到、没有早退、没有请假、没有推脱。对全体工作都一丝不苟,对任何任务都满口允许。临走之前的送行会上,校长和教务主任笑着问我们:“你们知道你们留给**中学的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吗?”我们说不知道。他说“你们的教学阅历在短时间内是可以学会的,但是**援藏教师的敬业精神才是我们要长期坚持学习的”。话说到这里,我们心里更加骄傲。
健康与安好大于工作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7 —
由于地处高原,生活环境的变化对每个援藏干部或多或少都有影响。每一名援藏干部的健康状况不再是个人问题,后面牵扯的是嘉兴组织部、桐乡组织部、**县委县政府、工作单位等多个部门。关爱这个词在援藏团队中时刻都能体会到。若有高原缺氧、头晕目眩、健忘、长时间失眠等状况,随时都能找到医生。不同单位经常组织各种健康讲座,安好检查。禁酒、禁车、禁足,一切为了安好。总之一句话,有组织真好。
共产党真是了不起
援藏工作组启程前,每一个援藏干部对工作的艰辛性都有些熟悉缺乏。援藏干部是国家精准扶贫结果一公里的直接落实者,但这结果一公里满是荆棘和岔路。在概括的工作中展现了好多意想不到的状况。有时为了解决一个现实问题,工作组中的成员在部门和村民之间上下协调、电话联系、现场开会、宣传讲解。有时下乡几次才能疏通协调到位,几十里的山路,几个来回跑,不厌其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