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贵州省三都县潘氏宗亲概况
贵州省三都县潘氏宗亲,绝大局部居住在三都县南部区域,民族均为水族,是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数中最多的姓氏、人数大约为7万人,主要聚居在三都县三洞、九阡、塘州、坝街等地区,日常主要用语为水语,主要为农业人口,民风谆朴贵州省三都县潘氏宗亲概况
贵州省三都县潘氏宗亲,绝大局部居住在三都县南部区域,民族均为水族,是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数中最多的姓氏、人数大约为7万人,主要聚居在三都县三洞、九阡、塘州、坝街等地区,日常主要用语为水语,主要为农业人口,民风谆朴,勤劳勇敢,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为民族地区社会开展做突出的奉献,在这简要列举以下八个方面:
一、语言——水语
三都潘氏日常用语为水语,水语〔sui language〕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不分方言,有四个土语区,有71个声母,50多个韵母,8个声调。特别有趣的是,水语日常用语里有大量词汇的音、意与古汉语相同或相近。
现在水语日常用语
对应的古汉语
筷子水语叫zuh
箸
杯子水语叫zungl
盅
书本leel
泐
尸体语叫haiz
骸
首脑、最亮统帅水语叫vaangz
王
交配水语叫goul
媾
坟水语叫muh
墓
二、文化——水书
三都潘氏主要文化是水书,水书为水族古文字,以及用这种古文字著编的信仰文化、民间知识杂糅的典籍水语通称为“勒睢/泐睢(le1 sui3)〞,汉泽为“水书〞。水族古文字体系保存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2500多个单字中,大局部为异体字。
水书
水书除了包涵大量的原始宗教信仰内容以外,它还保存了亟待挖掘和破译的天象、历法资料和水族古文字资料。水书所反映的天象、历法资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的一些根本理论,如九星、二十八宿、八卦九宫、天干地支、日月五星、阴阳五行、六十甲子、四时五方、七元历制以及水历正月建戌等内容,就是水族先民高级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包含着科学的哲学伦理和辩证唯物史观,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灿烂的一页。
最新的考古研究说明,水族文字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陶上的符号有相通之外,水书先生甚至可以大致解读其含义,这引起了考古学界的重视;进而提出了水族先民来自北方和夏陶符合是一种文字的可能性。
水书
水书与甲骨文孰早?
水书与甲骨文、金文具有“姻缘关系〞,为学术界所认可。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先生于1899年才发现甲骨文,至今才105年。在三都地区的水文字碑,明代的已发现两块;并发现明代弘治年间水书木刻本。由此看出,绝非甲骨文发现之后才有水书问世,而是早在殷商时期就有水族古字存在。
困扰考古界40余年的夏代陶片上的24个符号,是河南省有关单位看到水书的报道之后,给贵州省档案局提供请求识别的,结果找到了对应的文字符合就有十多个。水族古文字与夏代文化遗存符号——脉相承,由此看出,在夏商时期,华夏民族群体中就包含有水族的先民。
水书被誉为水族的“易经〞、“百科全书〞。2002年,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将水书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作为重点民族古籍进行收藏。2022年,水书被刊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人文历史
1、潘新简
潘新简〔1819或1820-1869〕,小名阿简,三都县九阡镇水梅人,清咸同水族农民起义军领袖。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三月发动水族农民千人在九阡、莪蒲起义。畜发起义达四万多人,在太平军将领余诚义、黄金亮以及都匀柳天成,都江罗光明,张秀眉义军部将高禾、九松等各路义军的积极配合下,起义斗争活动范围广及荔波、三脚屯、都匀、独山、都江、榕江、丹寨、下江,及广西的南丹、思恩等地。
潘新简
同治八年〔1869年〕,清政府调集黔桂两省兵力围剿起义根据地九阡里,义军势孤失败,潘新简逃往下江被叛徒出卖而被俘,同年8月15日英勇就义于桂林。潘新简就义之后,其余部又坚持斗争3年,反清斗争共持续18年之久。他领导的这场抗清起义,是水族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水族农民革命。
潘新简雕像
中共一大代表、水族人民的优秀儿郎邓恩铭赋诗高度赞扬:“潘王新简应该称,水有源头树有根。只为清庭政腐败,英雄起义救民生〞。
2、潘一志
水族史学奠基人——潘一志〔1899——1977〕原名益智,字假设愚,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梅山人。潘一志出生于水族书香门第。其祖父、父亲两代开办家庭私塾。受家风影响,潘一志三岁便启蒙学汉话习汉字,祖父潘文秀是其启蒙教师。
解放前弃官归农张扬中国文人精神,解放后为人民政权出力的知识分子,水族著名文化学者、诗人、方志学家、水家学研究的奠基人,爱国民主人士,三都水族自治县首任第一副县长、政协黔南州前驻会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主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