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投资与GDP增长关系的及政策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投资与GDP增长关系的及政策建议.doc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7/8/1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投资与GDP增长关系的及政策建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投资与GDP增长关系的分析及政策建议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
 
 
一、投资与GDP增长的理论关系
(一)西方经济学关于投资与GDP关系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学说着眼于国民经济短期的稳定运行,认为通过扩大政府投资可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不足,从而达到提高国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新古典综合派发展了凯恩斯学说,提出总需求是由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决定的。从短期看,可以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新凯恩斯主义的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了投资在供给方面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认为高投资率可带来高经济增长率。索洛和斯旺建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较高的投资率对短期的经济增长确有促进作用;但是长期看,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上世纪80年代,罗默和卢卡斯的内生增长理论用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费用等在内的投资新概念,替代了传统意义的投资概念,再次得出高投资率带来高经济增长率的结论。从上述西方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看,扩大投资对于促进GDP增长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二)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形成总额的概念及其关系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统计概念,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相关费用的总称。按管理渠道可以分为,建设和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其他投资。
2、资本形成总额是国民经济核算概念,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资产减去固定资产处置和存货处置,具体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各核算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商品房销售增值+矿藏勘探形成的固定资本+土地改良形成的固定资本-扣减项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形成总额的关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支出法GDP中资本形成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转化为资本形成总额的过程中,主要增项包括三个:(1)投资统计口径以外的,小于50万元及其他零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商品房销售增值、矿藏勘探形成的固定资本和土地改良形成的固定资本(不包括投资统计口径中已计入的土地开发投资)。(3)存货。
此外,还需要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必要的扣减,主要是:(
1)购置旧建筑物、旧设备和土地所花费的投资。这部分投资只是用于资产价值的转移并没有增加新的资产。(2)固定资产投资的其他费用中不形成固定资产的部分等。
(三)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贡献率和拉动率
1、投资率是指按支出法计算的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一个经济体的总产出中有多少份额用于投资。具体公式是,
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GDP)x 100%
2、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指当年固定资本形成额年度实际增量占当年GDP实际增量的比重。该指标是从需求角度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具体公式是,
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当前固定资本形成年度实际增量/当年GDP实际增量)x100%
3、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拉动率等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乘以 GDP增长速度。该指标和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把“占GDP增量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