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发热的护理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0,167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发热的护理课件.ppt

上传人:yixingmaoj 2022/9/3 文件大小:9.9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发热的护理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发热的护理
肾科王瑞玲
主要内容
了解发热的临床意义
掌握发热诊断与临床表现
掌握发热的护理措施
发热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通常把伴有发热表现的疾病称为发热性疾病,大多为传染病和炎症性疾病。常常把发热看作是疾病的重要信号。发热待查者多发热的护理
肾科王瑞玲
主要内容
了解发热的临床意义
掌握发热诊断与临床表现
掌握发热的护理措施
发热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通常把伴有发热表现的疾病称为发热性疾病,大多为传染病和炎症性疾病。常常把发热看作是疾病的重要信号。发热待查者多伴隐伏潜在病灶,甚至可能存在恶性病灶。了解病程中发热的特点,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或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正常体温:
正常***-℃
24小时内的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
晨低下午高
老年人低于青年人
幼儿易发热
体温升高
过热
(体温>调定点)
生理性体温
病理性体温
发热
(体温=调定点)
体温升高
(>C)
发热的原因
★感染性发热(Infectivefever):最常见,50~60%
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fever)
感染性发热:★
以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由各种病原体引起。
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的吸收:吸收热
抗原抗体反应:结缔组织病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甲亢,脱水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中枢性发热
皮肤散热少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发热的分度(以口温为准)
低热:~38oC
中等度热:~39oC
高热:~41oC
超高热:>41oC
体温上升期
特点:产热>散热
表现: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寒战
方式
骤升:数小时内升至高峰
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
渐升:逐渐上升,在数天内升至高峰,见于伤寒等
退热期
特点:散热>产热
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方式
骤退:数小时内降至正常,应防止虚脱或休克
渐退:数天内降至正常
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
热型:将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形态称热型。
常见热型: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稽留热
持续性高热(39-40℃),持续数日或数周
24h波动<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驰张热
体温在39℃以上
24小时内波动>2℃
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
传染病中常见热型,败血症、风湿、严重化脓性感染等
间歇热
体温骤升至39以上,数小时后又骤将至正常,经过一天或数天后体温又升高
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回归热
体温骤升至39℃或以上
持续数天后骤降至正常
高热与无热各持续数天后规律交替一次
见于淋巴瘤、回归热等
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律
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
由于早期干预(抗生素、退热药、激素),热型不典型
发热的护理措施★
1、观察病情
2、促进散热、降低体温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补充营养
5、增进舒适,预防并发症
6、加强心理护理
观察病情
高热患者应每4h测量一次体温,,改为每天测量4次,体温降至正常水平3日后,改为每日测量一次。同时应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及出汗等体征。
物理降温
1)温水擦浴
2)冰袋降温---1)用冰袋或冰块外包毛巾敷头部,能减轻脑组织的充血与水肿。2)冰袋放置的部位一般是在前额,或放于颈部、双侧腋窝、腹股沟等处。冰袋每次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以免发生局部冻伤。
物理降温
3)酒精擦浴
①酒精的配制:做物理降温用的酒精浓度为30%左右。具体配制方法为:95%的酒精100毫升加凉水200毫升,一般消毒用的酒精100毫升则加水100毫升。白酒的酒精浓度如与消毒用的酒精相近,也可按相同比例配制使用。
②酒精擦浴的方法:在待擦浴的部位下铺上干净的厚毛巾,其余部位须盖上床单,先上肢后下肢,一侧擦完再换另一侧,最后擦腰背部。一般每侧肢体擦5分钟,全部擦毕约30分钟,擦浴结束后,用干毛巾将全身擦干。
药物降温
柴胡注射液2毫升或安乃近2毫升肌注,临床多用于高热的临时处理。
补充营养
高热时,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和吸收,同时分解代谢增强,能量消耗增多,易导致机体消瘦、衰弱和营养不良。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依饮食爱好,提供美味可口的饮食,并嘱其少量多餐,以增进食欲。对不能进食者,必要时用鼻饲补充营养,
增进舒适,预防并发症
休息: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的清洁与舒适
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及床单
安全护理
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