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预防接种安全
内容提要
目前的形势
相关基本概念
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其处置
减少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方法
接种疫苗的效益和风险是动态平衡
接种疫苗是预防针对疾病的有效措施,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疫苗是绝对安全和有效的。
随着一种疫苗有预防接种安全
内容提要
目前的形势
相关基本概念
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其处置
减少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方法
接种疫苗的效益和风险是动态平衡
接种疫苗是预防针对疾病的有效措施,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疫苗是绝对安全和有效的。
随着一种疫苗有效接种率的提高,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的下降,接种疫苗后的不良事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两者为负相关。
目前的形势
强化免疫中的特殊问题
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短期内接种很多人
关注程度增加
增加了接种差错的机会
由于工作压力导致的不安全注射
新上岗人员对操作程序不熟悉
谣言对预防接种造成负面影响
不良事件严重影响强化免疫的开展
强化免疫
目前的形势
目前的形势
国外的“疫苗风波”
麻腮风疫苗与自闭症(Autism)
乙肝疫苗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
轮状病毒疫苗与肠套叠(Intussusception)
柳硫汞?
SV40?
近些年我国的”疫苗风波”
安徽甲肝疫苗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
内蒙麻腮风疫苗“过期”事件
甘肃乙脑疫苗“群体性病毒性脑炎”事件
陕西麻疹疫苗“上呼吸道感染”事件
上海、重庆乙肝疫苗“死亡”事件
VAPP到京上访事件
南京市接种麻腮风疫苗反应事件
山西疫苗事件
江西疫苗事件
狂犬疫苗事件
。。。
目前的形势
历史的教训
目前的形势
有关的基本概念
免疫接种后的不良事件的概念
对不久前接种疫苗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WHO,关于疫苗安全的补充信息,2000年)
包括并非由疫苗引起,但错误地与之联系起来的并发事件
由于卫生工作者、父母或群众对某一疫苗接种后发生的事件,产生足够的关注以致必须进行报告,它就可被视为不良事件。但在调查之后,可能会发现这种事件并不是疫苗造成的
只要是接种疫苗后发生的与接种疫苗有关或无关的一切情况,都可视为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
《条例》中一般反应的定义:是指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一般反应的特点
反应程度局限在一定限度内,除个别人因机体差异反应略重外,多属轻微
反应过程是一过性的而不是持久性的
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或功能上的障碍(但卡介苗局部瘢痕除外)
无后遗症
《条例》中异常反应的定义:使用合格预防性生物制品在实施规范接种后所发生的概率极低的,对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等造成损害的,与事件相关的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包括接种疫苗后的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种
续上
《条例》中规定有6种情况不属于异常反应
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异常反应
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
有关的基本概念
与预防接种的关系
不良事件:有关的或无关的
不良反应: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异常反应:有因果关系
疫苗不良事件及其处置——过敏反应
在预防接种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
据对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文献统计,其中80%左右是接种疫苗后引起的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疫苗及疫苗中的附加物
细胞生长因子(小牛血清、鸡胚细胞疫苗)
细胞残留碎片(原代细胞、传代细胞)
培养基异种蛋白
其它如抗生素、石碳酸、硫柳汞等防腐剂,氢氧化铝等吸附剂
疫苗稳定剂:明矾,明胶。如对明胶过敏的资料:
日本收集1994-1996年的3年资料,对麻疹疫苗产生全身性速发反应的111名儿童中94人具有抗明胶IgE抗体。
对风疹疫苗产生全身性速发反应的50名儿童中,46人具有抗明胶IgE抗体。
过敏性体质
疫苗不良事件及其处置——过敏反应
Ⅰ型过敏反应
特点
在预防接种中最为常见
反应发生快,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
在反应发生过程中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
反应出现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
呼吸道过敏症:上呼吸道症状,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道过敏症: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过敏性肾炎(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轻重不一
血管性水肿:无痛性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