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西夏石雕欣赏.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夏石雕欣赏.docx

上传人:大于振 2022/9/4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夏石雕欣赏.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夏石雕赏识
西夏是11至13世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含其余民族在内建立的一个地方盘据政权。在190年中,西夏不只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并且还在吸取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了绚烂绚烂的西夏文化。其石雕艺术特别独到,下边的是宁夏博物馆珍藏的几件西夏石
西夏石雕赏识
西夏是11至13世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含其余民族在内建立的一个地方盘据政权。在190年中,西夏不只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并且还在吸取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了绚烂绚烂的西夏文化。其石雕艺术特别独到,下边的是宁夏博物馆珍藏的几件西夏石雕。
男像石碑座(图1)1976年在宁夏银川市西郊西夏陵区
8号
陵(现改为6号)东碑亭旧址中出土。近似正方体,长65厘米、、高57厘米。白砂石圆雕男性人像,面部浑圆,颧骨高突,粗眉上翘,双目圆睁且外突,鼻梁粗短,獠牙外露,下
颚置于胸前,赤身,腹罩肚兜,肩与头齐,肘部后屈,双手撑膝,
背部平直,双腿屈跪。座顶左上角阴刻西夏文3行,计15字。
第1行4字汉译为“小虫旷负”;第2行4字汉译为“志文支座”;第3行7字汉译为“瞻行通雕写流行”。背部阴刻汉文1行6字“砌垒匠高世昌”,为西夏石雕工匠的姓名。迄今在西夏陵区多座帝陵
的碑亭旧址中已出土这种碑座11件,但刻有文字的只是1件。
雕像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负重者的神态。
女像石碑座(图2)1975年在西夏陵区2号陵(现改为7号)
碑亭旧址中出土。共4件,出土时在碑亭旧址地面上排为一行。
1/4
近似正方体,长63厘米、、高57厘米。白砂石圆
雕女性人像,面部浑圆,颧骨高突,粗眉上翘,双目圆睁且外突,
鼻梁粗短,獠牙外露,下颚置于胸前,赤身,双乳下垂,手段带
双环,肩与头齐,肘部后屈,半握双拳,支撑于膝。表现了负重
妇女倔强的性格和不屈的气派。
石雕人头像(图3)1977年在西夏陵区101号陪葬墓(现改
为177号)墓室中出土。白砂石质,残高31厘米、面宽17厘
米。圆雕男性文官形象,长方形脸,深目高鼻,八字胡须,双唇
微张,嘴角略收,面带微笑,神态自如。
大石马(图4)1977年在西夏陵区101号陪葬墓(现改为
177号)墓室中出土。白砂石,长133厘米、高70厘米、重355
千克。原有彩绘,出土时都已零散,只在唇部残留少量粉彩。体
形巨大,比率平均。马头稍垂,马鬃整齐地散披在脖子上,生动
地再现了西夏马的形象。
分鬃小石马(图5)1973年西夏陵区116号陪葬墓(现改为
78号)墓室中出土。白砂石,长38厘米、高24厘米。圆雕,
马头稍垂,马鬃分三缕散披在脖子上,雕琢技法娴熟。
戴辔小石马(图6)1973年西夏陵区102号陪葬墓墓室中出
土。白砂石,长66厘米、高49厘米。圆雕,马头稍昂,目视前
方,佩带辔头,马鬃粗壮,伏身静卧。
无鬃小石马(图7)1975年西夏陵区108号陪葬墓(现改为
2/4
182号)墓室中出土。白砂石,长67厘米、高34厘米。圆雕,
马头稍垂,出土时颈部断裂,无鬃毛,卧姿。
卷尾小石狗(图8)1977年西夏陵区102号陪葬墓墓室中出
土。白砂石,长52厘米、高24厘米。圆雕,头部抬起,目视前
方。尾巴卷曲,盘于臀后。体态肥胖,神态机警。为西夏牧羊犬
的形象。
长吻小石狗(图9)1975年西夏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