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七年级诗歌鉴赏复习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
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怀融为一体,描述出一幅千里蜀江
七年级诗歌鉴赏复习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
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怀融为一体,描述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作者在诗歌中描述了如何的风景?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感情?
在一个天高气爽、月色明亮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水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同样,陪同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峰挡
住,使诗人想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朋家乡的想念之情。
3、前两句描述了如何的画面?绵延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
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洁白的月影映入蔚蓝的江水,跟着江水慢慢流动。
、写作手法:前两句点了然写作的时间和地址,作者运用了动静联合的写法,不单描绘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示意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
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抵达渝州。作者
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品化,并当成亲近的朋友对待,表达了诗人
对故土的想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平常有,崔九堂前几度闻。正
是江南好风景,落花节气又逢君。
【主题】杜甫少年时才干卓著,常进出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赏识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想往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落,艺人流浪失所的感触。只是四句却归纳了整个开元期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练习】“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节气又逢君”。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天相遇正是风光艳丽的
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节气。这“落花节气”包括许多内容,既是明叙相遇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场面,作为人生的光阴,两人又到了落花节气的晚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邃委婉,“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叙述了如何的情况?
前两句叙述青年时恰逢盛世,常常进出权门显贵之家,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情况;后两句叙述安史之乱后,流浪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穷,对国运衰微的无穷感触和出身飘零的深切感慨。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
如霜。不知哪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⑵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划线的诗句所表现的情况。(2分)
低头看回乐峰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仿佛白雪一
般,白茫茫一片;仰头看,受降城外浩大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
犹如严霜,令人顿觉冷嗖嗖。
⑶这首诗被尊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故土的想念之情。
(四)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
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