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经济社会发展的《民法典》解读
【摘要】法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法典》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范民事主体,平等参与社会治理,完善权利保护,保障发展基础,完善市场运行基本法则,规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从制度层面全
经济社会发展的《民法典》解读
【摘要】法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法典》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范民事主体,平等参与社会治理,完善权利保护,保障发展基础,完善市场运行基本法则,规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从制度层面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体系建设。
【关键词】法治;民法;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在总结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显著成就基础上,从制度层面规划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以法治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制度选择。我国《民法典》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商事法律体系中具有普遍性、综合性的重要法律制度。《民法典》通过规范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民事制度,规定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民事制度调整各类民事关系等,与其他领域的法律规范共同调整社会关系,更好地发挥法治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保障作用。
一、规范民事主体,平等参与社会治理
我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并规定各类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法》平等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这种制度安排从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层面确认各类民事主体资格,平等享有合法的身份地位,贯彻司法自治原则,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运行规则,平等参与民事活动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各类民事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推进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
二、完善权利保护,保障发展基础
《物权法》是确认和保护物权、促进物尽其用的基本规则,是保护财产权的基本法,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民事基本制度之一。《民法典》通过确认物权的归属和效力保障物权,鼓励人们创造财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同时物权的行使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等,权利的行使也应受到一定的限制。《继承法》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富继承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于11015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1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发生财产的转移。保护自然人等民事主体的财产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民法典》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了民事主体的财产性权利保护。例如,在遗嘱继承的方式和效力方面,增加了打印、录像两种方式,删除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等新的遗嘱形式以满足自然人处理遗产的现实需要;增加了遗产管理人制度,完善遗赠扶养协议制度,规定了无人继承遗产的归属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归国家所有的无人继承遗产应当用于公益事业等规定,从而更好地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性权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事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对公民的民事权利保护愈加充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