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走近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3、显微镜相关知识
目镜无螺纹,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放大倍数越大,镜长越短)。
物镜有螺纹,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放大倍数越大,镜长越长)。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
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者宽度
在低倍镜下看到的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量多,细胞形态小。
在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量少,细胞形态大。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象是倒像。
4、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5、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a、在低倍镜观察时,降低镜筒时,试验者的眼睛应注意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以免物镜与玻片相撞。
b、高倍镜观察时,调焦只能用细准焦螺旋,不能用粗准焦螺旋。
c、转换物镜时,要用转换器转换,不能用手去掰物镜。
6、显微镜计算
a、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b、圆形视野范围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7、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来源,既有可能在物镜、目镜上,也有可能在玻片上,但不会在反光镜上。判断方法:先动目镜,污点动则在目镜上;换物镜,污点消失则在物镜上;动装片,若污点动则在装片上。
8、制作临时装片时注意盖片时候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到液体在慢慢放下,这样保证不会产生气泡。
9、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和统一性体现在具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原核细胞核区有一个环状的DNA,真核细胞染色体是由蛋白质的DNA组成的。
10\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简单生命体。它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原核细胞构成原核生物,细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都是原核生物。
蓝藻体内没有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绝大多数细菌都是异养生物。
怎样辨别细菌:凡是菌字前面带有“杆”、“球”、“弧”、“螺旋”字样的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个特例,在菌字前面省略了一个“杆”字,防细菌也是细菌。
真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凡动物都是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特例: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疟原虫、变形虫都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霉菌也是真核生物,如青霉,曲霉都是真核生物;绿藻也叫小球藻,也是真核生物如衣藻。
10、细胞学说
主要建立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主要内容: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核细胞产物所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建立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组成细胞的分子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主要元素:C、H、O、N、P、S
基本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C
无论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Ca是人体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
Mg是绿色植物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Fe又叫半微量元素,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油菜缺B就会“花而不实”
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
占细胞干重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是否含C(CO2 除外)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细胞干重状态下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4、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是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映
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5、特别提示
蔗糖不是还原糖。
还原糖的含量,生物组织中有无色素是影响实验结果和实验观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选择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植物,如苹果、梨、白萝卜。
鉴定脂肪材料时,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取其子叶,但必需提前浸泡3—4小时。
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如大豆、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