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格式:docx   大小:4,149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7/8/2 文件大小:4.0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构建
名师点拨
资源开发、调配和生态环境问题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在复****过程中应遵循“资源开发背景——资源开发、资源调配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的思路,重点解决两个重点:一是资源开发、调配的条件,二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复****过程中应结合诸如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西气东输等具体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治理的过程,总结出该类问题复****的一般思路和答题模板,并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核心点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
(2016·海南地理)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
(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量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答案
解析第1题,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时间分布上看,6~8月土壤含水量大多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第2题,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相对较多,但蒸发量更大,导致土壤含水量较低。第3题,该地人类活动干扰少,保护该地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
4.(2016·全国文综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解析第(1)题,描述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应从其分布面积的变化、是否集中连片及缩小或扩展的方向等方面分析。第
(2)题,森林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从区内森林的采伐与保护及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应从道路选址、在建设中注意预留野生动物穿越通道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分析。

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巩固核心知识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
①自然原因
②人为原因
(2)一般治理措施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①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②人为原因
: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具体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④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