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柳永读后感共3篇
读柳永读后感共1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本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闻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读柳永读后感共3篇
读柳永读后感共1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本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闻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1]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主要代表作有《雨霖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望海潮》、《八声甘州》、《定**》等。柳永是两宋闻名词人之一,他的创作成果颇丰,影响深远。传播是柳永词走向读者和受众的重要环节。首先,柳永具有文学与音乐的双重才能,又常流连妓院教坊,为歌妓们填词歌颂,歌妓的演唱是柳词走向受众的重要因素,歌妓在勾栏瓦肆或茶坊酒馆里为市民大众们演唱,使柳词得以广泛传播到各个阶层,以一种动态的方式活化了柳词的存在方式。其次,《乐章集》在不同朝代的编刻使柳词传播到文人士大夫的接受视野,以阅读读本和创作范本凸显了柳词的整体艺术功能;其三,历代选本的编选不仅筛选出柳词的名篇佳作,使柳词得到公允的评判,而且在没有歌颂的时代接着广泛着传播柳词。
柳永是两宋闻名词人之一。他擅长填词而且精通音乐,工于音律,走歌妓乐工合作的道路,在两宋文坛上影响甚大,他不仅留下了213首词作,并在两宋近1500位词人中创作数量排名第15位〔1〕。他的词在当时和后代都广泛流传:从教坊妓院到市井巷陌,从井水之处到宫廷禁中,从中原地域到边疆境外,都能听到柳词不绝于耳的传唱,影响极为深远。柳永词的词史地位虽在历代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议,但事实上其词在后代人那里又被不断的学习和仿照。本文拟从歌妓的歌颂传播和柳永词集的编刻及历代选本选录柳词状况的考察,试分析探讨柳永词的艺术成就和词史地位。
5楼
宋杨湜《古今词话》载:“柳耆卿与孙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之前。若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欲坐。”关于此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有这样的记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曰??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虽有些夸张,但确说明柳词传播之广。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载:“耆卿一日经丰乐楼前??及柳登楼,师师责之曰:?数日何往,略不过奴行?君之费用,吾家资君所需。妾之卧房,困君磬矣!岂意今日,得见君面,不成恶人情去,且为一填词去'柳曰?往事休论'师师乃置酒,具花笺,供笔毕。??”“柳陌花衢,歌姬舞妓,凡吟咏歌颂,莫不以柳七官人为美谈”,此著所记虽多属传闻,但的确反映了书会才人与民间私妓的交往。
试析柳永“以赋为词”
柳永是对宋词变革起重要作用的词人,尤其是在词的题材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