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x

格式:docx   大小:81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x

上传人:赖大文档 2022/9/6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
合肥师范学院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2011年)
为落实学院“师范性、应用型、教学类”办学定位,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
合肥师范学院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2011年)
为落实学院“师范性、应用型、教学类”办学定位,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等为依据,适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以及合肥经济圈等重大发展战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立足安徽,面向基层,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培育新型师资,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整体推进“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三新三会”和“三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应用性原则。紧贴区域产业升级、行业发展状况,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遵循教育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全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建设。
(二)协调性原则。进一步控制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以“能用、适用、应用”为目标,整体优化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融通,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
课内育人和课外育人相互融通,突出体现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开放性原则。加快校地、校企、校际和国际合作办学,把行业准入课程、合作培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积极引进、利用优质办学资源,探索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三、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根据高等学历教育学业标准和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需求,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特色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强和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入岗竞争力强、到岗适应力强、在岗发展力强”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落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人才培养规格,面向基础教育和生产、管理一线,培养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会备课、会上课、会当班主任”的新型师资和“会设计、会操作、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基本要求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三个方面:
。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四个方面。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美学等方面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知识。专业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工具性知识包括中外文语言知识、信息获取技术和方法知识、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等。
。能力结构的主要包括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职业发展与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其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能力。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
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能力,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岗位实际问题能力。职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包括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就业创业能力。
。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等。专业素质包括科学素养和专业基本素养,其中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等,专业基本素养包括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专业综合分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