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少先队的发展历程
安徽省团校戴启明
0551—2841084
**********
dqm61@
QQ:455167405
一、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基础性知识
二、少先队的发展历程
三、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基础性知识
(一)少先队的性质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少先队。
(二)少先队的基本特征
政治性
群众性
儿童性
教育性
半自主性
(三)少先队的总体目标和根本任务
总目标
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根本任务
引导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和审美意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特别注意党团队组织意识和教育内容的衔接,灌输和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朴素感情。
(四)少先队工作的具体目标
1、培养少先队员热爱少先队的情感(组织)
戴上并在心灵深处珍藏一条红领巾
编入并在少先队的一个基层组织中活动
至少在少先队的一个岗位上得到锻炼
2、培养少先队员的全面素质(自己)
引导少先队员积极参加雏鹰争章活动
鼓励队员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得一些“雏鹰奖章”
把雏鹰奖章作为少先队的激励手段
3、培养少先队员的爱心(社会)
帮助少先队员至少结交一个“手拉手”小伙伴
引导少先队员坚持开展“手拉手”活动
重在“手拉手”活动中培育爱心
4、培养少先队员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未来)
组织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实践体验活动(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
要让队员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体验感受
体验教育的落脚点是养成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少先队工作的基本理念
1、少年儿童是少先队工作的主体
——儿童为本的理念(儿童的呼声是第一信号;儿童的利益是第一依据;儿童的满意是第一标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主人公意识)
2、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是少先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服务为先的理念(三个“一切”)
3、体验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
——体验为重的理念(游戏和情景体验、岗位角色体验、探究拓展体验(活动中体验,活动就是体验)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少先队工作的基本保障
——队建为基的理念(每个儿童都进组织、每个基层曾组织都有辅导员)
5、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手段
——整合为用的理念(校内校外资源,专职辅导员和志愿辅导员)
(六)建设少先队文化
1、秉持理念
2、遵循规范
3、开展活动
4、坚守阵地
5、创造形象
二、少先队的发展历程
(一)从安源儿童团到劳动童子团(1922——1927 )
安源儿童团大约成立于1922年四五月份,这也是我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当时,小矿工王耀南、刘玉汉、张正等七人配合父兄的斗争,主动放哨、帮助送信、做联络。党把他们及时组织起来,成立了儿童团,并宣布三条纪律:保守秘密,不许打架,完成任务。不久,党又在工人子弟学校里建立了儿童团。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在罢工斗争中,带领团员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实际活动中锻炼成长。从此,凡是罢工工人在工人夜校开会的时候,儿童团员负责放哨望风。党决定于192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组织一次大游行,工人们写标语做红旗。儿童团员们就贴标语,砍竹子做旗杆,回家动员妈妈、姐姐一起糊旗子。大罢工中,儿童团员们颈系红领带,手持木棍维持秩序。子弟学校中杨秀兰等大些的团员担任宣传任务,到井下、工棚、街头演讲,演出节目,向群众宣传罢工的重要意义。在罢工斗争中,儿童团的组织不断壮大和发展,到1923年3月,工人子弟学校的四百多名学生中,就有200多人先后参加了儿童团。
1924年,党所成立的革命儿童组织叫劳动童子团。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上海、广州、武汉、天津、唐山等城市里建立起来的。它的主成员是工人、农民子弟,工厂的童工,商店的学徒,也有小学生和城市贫苦儿童。
他们的任务:学习文化,学习政治和进行操练。标志是系一条红领带;
团礼是五指并拢,举至平额;
呼号是:“准备着,打倒帝国主义!”“准备着,打倒军阀!”“准备着,做全世界的小主人!” 1925年5月30日,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我们党领导上海工人罢工时,劳动童子团员们纷纷上街募捐,积极支待罢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