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欣赏古典诗词的六种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6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欣赏古典诗词的六种方法.docx

上传人:niupai21 2022/9/7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欣赏古典诗词的六种方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斤欠赏古典诗词的六种方法
谢琰
谢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七届士恒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主讲《中国古代诗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唐诗选读》、《<文选>精读》等研究生、本科生课程。斤欠赏古典诗词的六种方法
谢琰
谢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七届士恒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主讲《中国古代诗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唐诗选读》、《<文选>精读》等研究生、本科生课程。出版学术专著1部,译著1部(合译),发表学术论文50篇。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组专家,“经典咏流传”文学顾问。
首先我要谢谢士恒基金提供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
今天讲座的题目是“古典诗词的欣赏与歌唱”。我想解释一下,为什么用“欣赏”和“歌唱”这两个关键词去讲古典诗词。
我所在的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既是一个文史哲基础学科方面非常有传统的学校,同时也是教育方面的领头羊,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中小学老师提出的一些困惑,当然也会遇到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面对诗词时的困惑。后来我参加了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两个节目的相关工作,更能切身体会到更广泛的人们,对于诗词的一些想法和困惑。所以,我首先想说的是如何去欣赏诗词。我们读诗学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体验这种特殊的艺术作品的美,体验美背后的种种文化知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能为这样的学习过程增加另外一种独特的体验,即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式体验,可能会更利于我们亲近诗词,爱上诗词,乃至研究诗词。
我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大家阅读诗词,所以欣赏和歌唱二者之间,重点是欣赏,歌唱则是对欣赏的帮助和修饰。我不可能要求自己像音乐专业的老师那样去讲诗词的吟唱问题。我有一些很专业的音乐学院的朋友,他们会非常明确地塑造他们的流派,去研究怎么唱诗词,各有各的专业方法。今天我在这里只是介绍更多的可能性,希望大家知道诗词有很多种歌唱方法。如果有任何一个人跑到你面前说,我这个方法是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用我这个方法去唱古诗词的话,你就领略不到诗词美。那你就可以用我今天所讲的种种理由去反驳他。自古以来,诗词的表演方式就不只一种,更何况在当今这样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以上是开场白。
在具体地告诉大家我到底想说几种欣赏方法以及演唱方法之前,我想先做一个实验。我们一起复习一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我们真的欣赏明白了吗?
我很喜欢讲一些最为常见的诗。本来我想用“鹅鹅鹅”开场,后来想,怕被你们骂,说老师来骗人了吧。我心想就稍微高级一点吧,那就讲《望庐山瀑布》。小学生都能对它倒背如流,这首诗有什么可讲呢?我提几个问题,大家可以一边听一边思考这些问题:到底自己内心能不能迸出一个明确的、清晰的、对得起自己良心的答案。
第一个问题是:既然是“望庐山瀑布”,那么李白是站在哪“望”的?你可以想一想,比方说是瀑布的底下?瀑布的对面?他到底站在什么位置呢?山脚下,半山腰,还是山顶?
第二个问题是,“日照香炉生紫烟”,“紫烟”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紫色的烟”?这话题,我问过全国各地很多的中小学语文老师。每到此时,语文老师就会变成物理老师。他会说,这是光线的折射、反射,等等。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北京这几年雾霾很重。我摸良心说,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紫烟”就是在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