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卖血读书只为离开土地.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卖血读书只为离开土地.doc

上传人:关羽 2022/9/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卖血读书只为离开土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卖血读书只为离开土地
柯云路对于一个人口大国,农业本应是大有可为的事业,也应当是有利可图的事业
关于土地,我们听过很多故事。用“命根子”来形容土地曾经对农民的重要,似乎并不为过。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终于帮助农民实现了对土地卖血读书只为离开土地
柯云路对于一个人口大国,农业本应是大有可为的事业,也应当是有利可图的事业
关于土地,我们听过很多故事。用“命根子”来形容土地曾经对农民的重要,似乎并不为过。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终于帮助农民实现了对土地的梦想,他们拥有了可以自己耕作和支配的土地。那些年我常常下乡,看到过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地里的庄稼随着农民劳动的投入,产量一年年增长,农民的日子也似乎越来越有了盼头。
但这些年来,农村的情形似乎变了。我在城里结识不少农民工,比如社区的保安、清洁工、修理工,以及大街上收废品和卖菜的小商贩。闲时也喜欢和他们聊天,问问他们家乡的情况。他们往往这样描述每年回家过年时的景象:村里冷落得已经不****惯再呆下去。能干活的青壮年几乎都去了城里,年轻一点的女人也纷纷进了城。村里的土地勉强耕种着,维持着基本的温饱。村落逐年破败,留下来的是些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和父母外出打工带不走的孩子。土地不再留给人们念想,因为他们认为困在土地上不会有未来。
这大概是现代化发展过程必然有的残酷画面,大批农业劳动力离开土地流向城市是该有的历史进步。
然而,在这历史的人口迁移中,并不是任何事情都是那么该有的。我在报上读到一则新闻:河北省上王庄的王甫龙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他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弟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县里工作,成为举村羡慕的成功榜样。有了这样的榜样,王龙甫在成家后的惟一信念是,哪怕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累,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只要孩子有出息,成绩好,能念到哪儿就供到哪儿。因为只有离开了土地,全家人的将来才有希望。王甫龙家有10亩地,他知道光靠种粮不会有多少收入,于是尝试着多种经营,包括种植瓜果蔬菜。
但这些努力仍无法使他负担两女一子的学费,于是他不得不频繁卖血,卖一次血可得100元。
同村的农民王美太有两个儿子,老大上技校,一年需要8000元;老二在镇小学上四年级,一年也得要2000元,靠打工挣钱显然远远不够孩子读书,于是王美太也开始频繁卖血,他在短短的半年中已卖血60多次,平均3天一次。
据记者调查,在附近村庄,凡是家有读书的孩子,卖血几乎成为绝大多数家庭解决读书费用的惟一可选择的手段。卫生部《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中规定,供血浆者两次供血浆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4天。在新华社报道了怀安县血浆站违规向农民频繁采集血浆后,该血浆站被关闭。频繁卖血有害健康,即使对于文化不高的农民来说,这似乎也并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高深知识,但关闭血浆站这样的好事对于附近的村民来说,却是十足的坏消息。离开了卖血,当地农民不知怎样才能筹得供子女读书的学费。
这是令人沉痛的现实。
农业是立国之本,一个猪肉涨价就引发了举国关注,连上层都为解决母猪数量而频频开会,发布各种批示和政策。一时间猪的身价飞涨,生猪竟成为盗窃团伙的目标。网上更有恶搞言论,称那位因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而干起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