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印板?销子?拴马环.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印板?销子?拴马环.doc

上传人:夸客客 2022/9/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印板?销子?拴马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印板?销子?拴马环
几年前,我在河湟地区的一个县城里搜集一些民间民俗事象的照片时,偶然发现了两块黑黢黢的漆雕木板,上面镌刻着美观的吉祥图案。其中呈长方形的一块上是“福”字的象征图,另一块呈矩形的上面是“万”字的象征图。这两种图案,是我国民印板?销子?拴马环
几年前,我在河湟地区的一个县城里搜集一些民间民俗事象的照片时,偶然发现了两块黑黢黢的漆雕木板,上面镌刻着美观的吉祥图案。其中呈长方形的一块上是“福”字的象征图,另一块呈矩形的上面是“万”字的象征图。这两种图案,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中积淀下来并已经程式化了的东西,在一些古建筑和旧器具上经常使用。但将它们刻在两小块不大的木板上,而且看上去年代旧远了的样子,颇使人费解和讶然。之后我才了解到,它的名子叫做“印板”。
在以农耕为主的河湟地区,印板是用来在粮仓和粮食堆上做印记用的原始工具。秋收季节。粮食归仓。人们先用木制的刮板,将放在仓子里的粮食表面刮平整。再用不同形制和不同花纹的印板,在上面戳上一个个明晰可辨的印记。就像在书写工整的契约上面摁上了手印,在即将寄出的信件封口上盖上了邮戳一样。它们具有一种最基本的法律效应。而粮堆上的印记警示人们:那是属于集体的五谷,谁也不得私自占有。
然而,印板在那时候对人们的约束,更多的是出自于道德上的。它实际上只防君子,不防小人。在颗粒欠收,食不果腹的饥馑年代,面对有限的粮食,就是面对着一种巨大的诱惑。但人们即使吃糠咽菜,节衣缩食,勒紧了裤腰带,也从不打别人或者集体的主意。在既没有防盗门,更没有报警器。就连起码的防护栏都没有的情况下,一块小小的印板就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就成了一种检验人们道德行为的标准,就是一种不成文的“法律”法规。更为重要的,从印板上折射出中国人信守了几千年的一种美德。
印板虽小,可它毕竟是一件历史的产物,它深深地记录了人们的心理和品质的变化轨迹。就像过去的人们对物质的占有要“取之有道”,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现在人们在欲望的促动下,总想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那些坚固的防盗设施和诸多的规范条文。又怎能阻挡得了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又怎能替代得了心理上的自觉约束呢?我想,我们在遗忘并失去了印板的同时,还遗忘和失去了更为重要的东西吧!
知道销子的作用,是从了解木轮大车开始的。木轮大车作为过去的一种原始交通工具,在河湟地区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它虽然笨重、缓慢,使用起来很费劲,但比起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肩扛手抬,却是当时令人羡慕的一种先进。它是劳动者的智慧,也是劳动工具上的一种创造。长期以来,它与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联系。至到如今,有些地方的村民,还把那些废弃了的木轮大车车轴,埋在村头的土壤里,以祈求村庄的安宁和五谷丰登。
木轮大车也叫杠梢车,除了木辕、木轱辘和木车盘,最关键的部分应当是木车轴。木车轴中间粗两头细,是由坚韧耐磨的桦木做成的,在一辆载重的木车上,它是最吃重的部位。在穿过木轱辘的车轴外侧,两头各有一个小小的圆孔,圆孔中插入一个结实的小木棍儿(后来也用铁钉代替),叫作销子。销子的作用是固定车轮,防止车轮在行驶转动过程中脱离车轴,同时也便于拆御修理。所以,销子虽小,但事关重大。只要取下那叫作销子的小木棍儿。整个大车就无法行驶了。
早先的时候,民风淳朴,人情尚笃。冬日农闲时节,当有交情甚厚的亲戚或朋友,驾着牛车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