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芜湖市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规划及分析趋势.doc

格式:doc   大小:1,480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芜湖市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规划及分析趋势.doc

上传人:阳仔仔 2017/8/3 文件大小:1.4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芜湖市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规划及分析趋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芜湖市“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重大意义
芜湖市作为安徽省历史悠久的工商业城市,芜湖城镇化呈现出稳态的、有序的发展态势。根据诺瑟姆曲线理论 1979年,通过对欧美各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的研究,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发现,一般城镇化进程呈现一条稍拉平的S曲线,并可分为三个阶段:城镇化水平低于30%的为城镇化初期阶段,城镇化发展势头缓慢;城镇化水平在30%~70%的为城镇化中期阶段,发展势头迅猛;城镇化水平在70%以上的为城镇化发展的后期阶段,发展势头趋于平缓。目前,国际上对于城镇化率的统计口径有两种:一种是居住在城镇人口(含外来务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第二种是按照户籍人口中非农人口占比。国内通常所说的城镇化率多指第一种。
,芜湖市的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人口向城镇集聚的中期,即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并开始进入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以国际化促进市场化,向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新阶段迈进,“十三五”时期将是芜湖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对芜湖打造经济升级版和城市升级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图1-1 %%,以前的芜湖城镇化率参考价值有限,因此只取合并后的数值。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迫切要求。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统筹谋划、整体设计新型城镇化方略,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镇化发展模式粗放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化解城市内部新的二元矛盾,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增强城镇承载和带动功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有利于不断扩大城镇消费群体,促进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升级,释放消费潜力;城镇要素集聚和城乡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有利于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城镇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以芜湖为区域中心载体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并在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推动人口和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竞争力整体提升。
窗体底端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通过新型城镇化项目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改善城市宜居环境、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二)发展现状
窗体顶端
“十二五”期间,芜湖市按照国家、省相关工作要求,抢抓新型城镇化政策机遇,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芜湖市现辖四县(无为、芜湖、繁昌、南陵)四区(镜湖、弋江、鸠江、三山),,,到2015年底,,,%,与2005年相比,,%。
到“十二五”末,全市经济总量达到245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实现财政收入47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万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33亿元,年均增长16%;,, %。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从“十一五”∶∶“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2015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97亿元,增长11%;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13亿元,%。机器人、新型显示获批国家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机成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芜湖市连续6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地将省域的城镇空间结构由“一圈一带一群”发展为“两圈两带两群”。芜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共同构成省域城镇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核心”,由此进一步明确了芜湖市在安徽城镇化建设大系统中所居的重要地位。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