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读于丹论语参考心得之参考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于丹论语参考心得之参考心得.doc

上传人:zgs35866 2022/9/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于丹论语参考心得之参考心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于丹论语参考心得之参考心得
《论语》,我在中学时候就曾通读过了,那时候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妨碍,对孔夫子的世界观和理论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有些地点甚至用嘲笑的目光看。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尝不诲焉”,觉得迂得能够。用如此的心情读书,读于丹论语参考心得之参考心得
《论语》,我在中学时候就曾通读过了,那时候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妨碍,对孔夫子的世界观和理论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有些地点甚至用嘲笑的目光看。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尝不诲焉”,觉得迂得能够。用如此的心情读书,得到的收获可想而知。今年初丁检在会上推荐读《于丹论语心得》,因而在网上下载了认真看,看了后,有了严肃的考虑和心得。于丹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读《论语》为引领,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动浅显的语言中,抓住了论语的核心要义,剖析并展开来,结合我们当前的社会,特别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论语》重新认识的体会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把握自我,不为外界表象所迷惑。忠孝礼仪是《论语》对“士人”的根本标准和要求。往常的人一听到“忠孝”,立即肃然起敬,乃至于“流涕”。但文革后我们依照学到的理论对这些看法有了变化,对“忠”,认为是愚忠,封建礼教的产物,“孝”是封建社会家长专制的工具,“礼”是伪善。因而,我们没有了文化行为标准,没有推断是非的镜子,除了法律要素外,我们的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上没有,法律上除了根本准则外也没有。因而,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出如今我们周围。有些掌握了机密的国家工作人员通敌,出卖国家机密,背叛了党和人民;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诈老人的钱财;生意场上,有的不讲诚信,要么货到不拿款,要么款到不发货;***上,买官买官,拉帮结派,做一些昧着良心的事情,乃至***受贿。搞得来使人们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都不能作出正确的推断了。事实上,《论语》早就把这咨询题处理了,只是我们往常没有留意到而已,处理好各项关系,确实是要讲求“忠孝”。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领导,要“忠”;对朋友,对工作,要“诚”,对父母,对老人要“孝”,对子女,对小孩要“悌”,对别人,乃至敌人,要有“礼”。把忠深深植入到心中,不是说说了事,有时候要用生命来解读,有时候要用几十年的苦难解读。西汉时苏武出使匈奴,单于爱其才,要其归顺,苏武回绝。单于为了瓦解苏武意志,将苏武发到北海牧羊,一去确实是十九年。苏武
“渴饮雪,饥吞毡”,没有不记得本人的身份和使命,一直将汉武帝赐的使节拿在手上。十九年后,单于儿子即位,突发善心将苏武放归汉朝。汉武帝开场听说的是苏武已经投诚匈奴,大为震怒。后来得知真相后,特别感动,发动了全京城军民出城迎接苏武。苏武仍拿着当年汉武帝赐的使节,穿着褴褛,仪态沉着,他的赤胆忠心感动了所有的人。
 
二是安贫乐道,淡薄名利思想。我们工资收入不高是多年的事实,我们都已经****惯了”。但有的人却特别不****惯,有的甚至口出狂言。所谓“靠山吃山,靠树吃树”,“撑死胆大的,饿死胆怯的”、“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等等,言论既已如此,行为上必定出现偏向。因而看见一些“勾兑”现象,也就不惊奇了。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超越了度,事物本质就发生了变化。“法律同意范围内”、“违纪”、“违法”悬殊往往在一线间,有的人偏就喜爱在这钢丝上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