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间失格》读书笔记15篇(人间失格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1
讨好型人格、表演型人格,感觉太宰治就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才会让这半自传体的小说写得如此真实。但是也让人感觉惊诧的是,这种讨好《人间失格》读书笔记15篇(人间失格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1
讨好型人格、表演型人格,感觉太宰治就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才会让这半自传体的小说写得如此真实。但是也让人感觉惊诧的是,这种讨好型的人格都或多或少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呈现着。不管承不承认,不管喜不喜爱,他所描述的那种悲催人生的确有触动人的地方。或许所谓正常人就是间歇性的精神病,而精神病也是间或复原的正常人。
“人间失格”,丢失了做人的资格,当人活的还不如一只狗自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出自于本心,可能就真的是生而为人不值得了吧。这个世界从来不允许我们任性妄为,从我上班起先才懂得了这个道理。但是假如只是一味的讨好和表演,变成别人心目中想成为的那个样子,而去压抑自己的人性,或许也不是什么值得让人赞扬的做法。
我们与精神病之间的距离,只在于我们可以劝慰自己、抱抱自己,告知自己“其实你是很好的”。文章的后记里这样介绍他,"他对现实无力也无心调和,这是他的软弱,拒绝一切妥协,也是他的傲慢。他曾在书中写道,不反抗也是罪吗?这是他最终的傲慢,但是要知道傲慢是七宗罪之首。”后记的评价一锤定音,颓废从来不是屈从于命运、不反抗的理由。你不屑于无聊的乐观主义,正是我信奉的。世界的悲观与无望从来不会因为我们的作为而变淡一些,但是我们的欢乐可以自己选择,这种欢乐可能仅仅源自于一顿饭、一首歌、一朵花开的时间,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行及。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2
有人说这本书很丧,是的,生活中没有经验太多黑暗的人,建议不要去读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满满的负能量,作者是一个贯穿日本二战时期的没落贵族,没落一词,恰恰与当时的日本是一样的,曾经辉煌的大日本帝国,战败之后走向没落,曾经抱有“一亿玉碎”坚决信仰的日本国民,战败之后精神支柱毁灭,正如作者太宰治一样,懊丧无比,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来宾,眼看他楼塌了。我不知道太宰治的丧,是否与日本当时的国民心情有关,但他的这种丧,即使是在几十年后的今日,面对生活种种磨难,被现实次次毒打的人,也会深有同感,且,童年历经不幸,自卑多疑敏感迷茫缺乏平安感的人,也会深有感受。
《人间失格》中最经典的话莫过于“生而为人,我很愧疚”,许多人不懂得为什么须要愧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我的理解是,和善且自卑的太宰治,是觉得自己很懊丧的人生影响到了世界上的其他人,自卑的人都是如此,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世界,而不如他不是一个和善的人,就不会对世界有所愧疚,但恰好太宰治是一个和善的人,他对自己的自卑充溢愧疚,于是,他说“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始终在讨好四周的人,这是我对人类最终的求爱”。讨好别人,甚至不惜以贬低自己的方式去扮演小丑,来搞笑、取悦四周的人。幽默的小丑给他人带来欢乐,却被人忽视了自己的不幸,人们以为小丑同样是一个欢乐的人,但小丑虽然对这个世界没有了任何的爱,却依旧胆怯
别人不兴奋。这或许就是太宰治与人类世界的最终的一点联系了吧。
其实我之前是花了很大的志气才选择去阅读这本很丧的书,丧字之所以没有打引号,是因为这本书就是很丧,并没有什么正能量,也没有所谓“从黑暗之中看到光明”这一思想在内,就是玩玩全全无理由的丧。我以为我会被书中的负能量所感染,但,不幸的是,我尽然是从这本书中找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仿佛打通自己内心那一部分不被人理解也无法去言说的角落,恍然间有一种“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的觉悟。这样丧的书,我读得感同身受,如治愈一般清爽。
“胆小鬼连华蜜都胆怯 ,遇到棉花也会受伤”。童年幸运的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的自信与平安感也是与生俱来的,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群人,信任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是乐观主义,也是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也有一群人,从乐观中看到悲观,从悲观中看到无望,多疑敏感自卑缺乏平安感,即使上帝今日一次华蜜,他们仍旧担忧其次天上帝会给他们十次无望。这就是胆小鬼,连华蜜都胆怯
,甚至会被华蜜所伤,他们觉得“若能避开猛烈的高兴,便不会有哀痛的来袭”,所以与其说是胆怯 华蜜,不如说是胆怯 哀痛。可笑的是,旁人眼中渴望的华蜜,在他们眼中却等同于哀痛,可悲的是,那么旁人眼中的不幸呢,在他们眼中可能就是“我这一生,尽是耻辱之事”,才能说明了吧。
作者太宰治,是一个自杀过四次没有胜利的人,日语中的“人间”,其实就是人类的意思,所以人间失格翻译过来就叫做失去做人的资格。没有谁清晰,这个国会议员的儿子,那个年头衣食无忧,为什么会想去自杀,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