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阳澄湖大闸蟹品牌运营.docx

格式:docx   大小:2,36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阳澄湖大闸蟹品牌运营.docx

上传人:Alone-丁丁 2022/9/11 文件大小:2.3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阳澄湖大闸蟹品牌运营.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阳澄湖大闸蟹品牌运营
阳澄湖大闸蟹品牌运营
一、产品市场分析

品牌影响:近十多年以来,由于阳澄湖大闸蟹品牌的成功推广,大闸蟹已成国内各大城市与港澳台地区视为高级食用品种,尤其港澳台地区人士更将其视为一年一度的食蟹盛事。
阳澄湖大闸蟹品牌运营
阳澄湖大闸蟹品牌运营
一、产品市场分析

品牌影响:近十多年以来,由于阳澄湖大闸蟹品牌的成功推广,大闸蟹已成国内各大城市与港澳台地区视为高级食用品种,尤其港澳台地区人士更将其视为一年一度的食蟹盛事。物以稀为贵:因其人工养殖的自然条件严苛,饲养技术难度高,使其在消费市场的地位无法被取代。再者大闸蟹的爱好者,对天然无污染的野生蟹须求日益增加。

环境破坏,养殖难度加大:由于国内要求高度经济成长,而过度开发与破坏环境,对于大闸蟹养殖造成无法补救的影响,更甚者,因为大闸蟹的高经济效益,导致养殖户的超高密度养殖,使得大闸蟹的规格无法提升与质量下降,野生数量更是急遽减少。中国的养蟹圣地,江浙一带的养殖环境屡遭破坏,使得阳澄湖不得不下令于2008年起,开始全面禁养大闸蟹!产量不足:每年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产量也仅2000余吨,由于市场需求大,供应紧张,大闸蟹不足以供应到二级城市,目前公司的“阳澄湖牌”大闸蟹也基本只够供应北京、
巴渔村村民王大孟回忆,1988年,一个外地老板来阳澄湖“探宝”。花10万元建了个非常长的“地龙网”,从阳澄湖东岸湖底一直通到西岸湖底,“一晚就捞上来8吨鳗鱼,3天就回了本”。
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让还没有经济头脑的村民们开了眼,而湖中大量的螃蟹开始成为村民致富的工具。政府办的水产公司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收购,渔民如果捕到100公斤以上,就能以每公斤30元的市场价卖掉,100公斤就能净赚2600元,产品再销往上海等地,颇受欢迎。
~2000年:蟹王“登基”
1992年,阳澄湖东湖及昆山巴城镇几个居民以合股形式第一个“吃螃蟹”,首先试点围养了2000亩水域,投放了8000头蟹苗,当年产值是50公斤/亩。
更多村民看到了“钱”景,纷纷加入到养蟹大军。政府部门以120元/亩水面承包,截止到2000年,18万亩的水面有14万亩被围养占据,最大的养殖户围养3000亩,100~200亩的最多,产品远销新加坡、日本等地,名气逐步打响。
据资料统计,在1998年到2000年,一般渔民年收入就能达到10万元,大闸蟹最高卖到每公斤400元,奠定了其蟹王之王的地位。
~2002年:蟹族的“宏观调控”
“当时航拍阳澄湖水面,就像一张硕大的蜘蛛网把湖面罩住了。”阳澄湖渔政站第四分站站长张林根介绍,因为围网面积疯长,从前清
澈的阳澄湖水变浑浊了,水草没了,大闸蟹的口味不如以前了,湖面的船多了……再这样下去,阳澄湖肯定毁了”。
2000年,苏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阳澄湖网围养殖整治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阳澄湖涉渔活动管理的通告》,整治网围230只,清理非法笼梢685条,查处非法渔业设施14处,强行拆除非法私放网围1起。当地政府规定每户围网不超过30亩,超出部分以每亩100元补偿,同时给予每家1500元人工开支费用,当时一举将围网面积压缩到10万亩左右,有效地保护了阳澄湖渔业资源的生态环境。
为防止阳澄湖水域周边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