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家长学校教学案例
9
家长学校教学案例
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驻马店市第三小学马艳菲
授课题目:
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授课目的:
心中有他人,时时处处想着别人是一种优良的品德,心中有他人的孩子容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
家长学校教学案例
9
家长学校教学案例
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驻马店市第三小学马艳菲
授课题目:
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授课目的:
心中有他人,时时处处想着别人是一种优良的品德,心中有他人的孩子容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自身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对当今独身子女尤为重要。
主持人:王云霞
主讲老师:马艳菲
授课形式:访谈
学生情况:
一、提出问题
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手拎着工作包,一手拎着给孩子买的糕点,对站在孩子身后的爷爷奶奶视而不见,对孩子喊道:“宝贝,快来啊,看爸爸妈妈给你买什么好吃的了。”然后理所当然的全给了孩子。
小明是三年级的孩子,成绩优秀,霸气十足。在学校小伙伴们都不愿和他一起玩,每次游戏的时候,他总是要做最
9
孩子买。而且买来以后由孩子专玩专用专吃。刚才前面列举的案例:琳琳小姑娘身上的这种“小气”,正是父母平日里溺爱所造成的。孩子对自己家里的人,包括父母和爷爷奶奶,对身边的小伙伴一点都不关心和热爱,长大了,又怎么可能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和快乐呢?怎么可能孝敬父母,服务于社会呢?
B、学会谦让。谦让就是谦虚礼让,是“心中有他人”的一种表现。时代在发生巨变,竞争精神已成为整个社会中的主导精神。但是这并不与谦让精神相矛盾。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谦让的习惯,比如坐公共汽车时教孩子给老爷爷、老奶奶或抱小孩的叔叔阿姨让座;与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时候,让小朋友先玩等等。当然家长不是笼统教育孩子遇事就让,而要孩子们在一起游戏的时候,家长应教育孩子对年龄比自己小的、身体有残疾的孩子要谦让,让他们先玩,而在游戏竞争中,仍应努力争取胜利,这样才可以使谦让精神符合时代精神而为孩子所接受。
2、  培养能与人友好相处,能关心他人。
A、学会相帮。就是他人有困难,有需要时去帮助他人。“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这是一首歌的歌词,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一双帮助之手就是最好的“心中有他人”的体现。例如:在别人摔倒时,就伸出一双手;在别人乘车时,让出一个座;在别人淋雨时,与他共用一把伞
5
……这些生活中小小的举措,是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情感的表露。
B、学会宽容。宽容就是宽以待人。做到心中有他人,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孩子们在游戏、学习中难免会发生摩擦,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处理这些摩擦,教给孩子对其他小朋友多一点忍让,多一份关心,多一些两节,遇到事情学会体谅别人。比如:在写大字的时候,有同学不小心将墨汁弄脏了自己的衣物;玩游戏时有同学不小心撞疼了自己,只要是同伴“不小心”所为,而又不是故意的,且人家又向你道歉了,你就应该谅解别人,而不应该得理不饶人。孩子学会了宽容,就会赢得朋友,有了朋友,孩子才会真正体会生活的快乐。
3、  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他人工作时不打扰,不愿做的事不强加。
A、他人工作时休息时不打扰。“心中有他人”总会自觉地想到别人,别人在休息或工作的时候,就会考虑为他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影响到他人的工作休息。比如:在家里爸爸正在看书学习,看电视时就叫孩子声音开小一点,邻居的伯伯要上夜班,白天在家里睡觉,让孩子到远处玩耍,不要大喊大叫,让邻居伯伯安心休息,等等。
B、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这也是心中有他人的重要内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讲的为他人着想。许多孩子任性的现象严重,总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自己想做的非要去做不可,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比如:爸爸妈妈劳累了一天,孩子还要闹着他们带他去公园啊,出去玩,甚至提许多无理的要求,或者在外面玩了一天,吃饭的时候了爸爸妈妈怎么也喊不回去,硬要父母端着饭去游戏的地方吃。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要教育孩子当别人不愿做事
6
情的时候不要强加,要体会别人的感受,设身处地的为比人着想。
三、解决问题
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关心他人,逐步做到为他人着想。关爱他人不仅仅是对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的发展中,如果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和睦;充满互相关爱、相互体贴和友善氛围。就会推进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要做到“学会关心”,就得从教孩子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开始。
教师与家长互动:
1、家长列举家庭中孩子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例如:霸道、骄横、任性、自私等特点!
(5名家长发言)
2、家长学校教师建议:
A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互相关心。比如:吃饭时,爸爸没回来,妈妈要提醒孩子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