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古诗词哲学道理.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哲学道理.doc

上传人:whetyo 2022/9/12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哲学道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名言、俗语的哲理回复精选(持续更新中)
哲学生活问答2020-05—2411:40:08阅读4632评论38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20~2020年林老师国内外时事精选(高考、考研、公务员时事)
林锦礼      来源:古诗词、名言、俗语的哲理回复精选(持续更新中)
哲学生活问答2020-05—2411:40:08阅读4632评论38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20~2020年林老师国内外时事精选(高考、考研、公务员时事)
林锦礼      来源:林老师高中政治教学博客       
1、342:
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那么天地曾不能以1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那么物和我皆无尽也.”以下说法中和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我选c    答案a)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1次也不能踏进同1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林老师回复:
苏轼这段话的意思是:“假设从它变化的方面去看,那么天地间没有1样事物是一样的,1瞬间都没有保持过原状;假设从它不变化的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同我都1样无穷无尽”表达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有a符合.
而bc只强调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运动观;d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2、kathlee:
1、终日乾乾,和时偕行 
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3、见风使舵
4、从来系日乏长绳,,1杯春露冷如水
5、.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6。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老师,各表达了什么哲理?
林老师回复:
1、终日乾乾,和时偕行,要用开展的观点看问题。
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抓主要矛盾
3、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4、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见下面第6题)
5、联络
6、量变到质变,矛盾双方在1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见下面第8题)
3、网易博友10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b。坐地日行8万里,巡天遥看1千河     
老师,这两句各表达了什么哲理?
林老师回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是教材中的例子,用于讲联络的普遍性的  
“坐地日行8万里,巡天遥看1千河” 这是毛泽东的诗了,1般的老师在讲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时候都可能会讲到这个例子的,说明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4、网易博友101:
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老师,这句话表达了什么哲理?
林老师回复:
这是王充在《论衡》的话,他指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也就是说,精神不能分开人的形体而存在,世间根本不存在死人的灵魂。
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5、海:
“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是因为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也有次要方面。 怎样理解???
林老师回复:
对于同1个决策议题,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是正常的,“赞同”和“反对”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假设只听到赞同的声音,听不到反对的声音,就意味着决策会片面性,没有全面的考虑决策议题的科学性.
一老师
     ,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听不到不同意见无法全面的看问题就好了。 
        回复 一老师
      嗯,看了过去的解释才感觉到这答案有点不科学,因为这里面并没有主次之分,有时反对的多,有时是赞同的多,只能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或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主流又要持到支流并不是全面的观点,而是两点论.
6、网易博友243:
林老师好,请教1下
“从来系日乏长绳,,1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谢谢
林老师回复:
因为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止(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的),望见逝川东去、白云归山的景象,不免令人感慨,中心怅恨,无时或已。由系日无绳之慨,到水去云回之恨,感情沉降到最低点,似乎已经山穷水尽,诗人却由“恨”忽生奇想,转出1片柳暗花明的新镜.
“欲就麻姑买沧海。”这里即因此而认定沧海归属于麻姑,并想到要向麻姑买下整个沧海.
1杯春露冷如冰。1个“冷”字,提醒出时间的无情、自然规律的冰冷无情和诗人无可奈何的绝望情绪。
选c
7、网易博友197:
请问如何理解“不折腾”?
林老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