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立仓镇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C,最高气温达到
°C,年最大降水量为1954年的2278毫米,最小降水量486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890毫米,日照时数为2760小时,
立仓镇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C,最高气温达到
°C,年最大降水量为1954年的2278毫米,最小降水量486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890毫米,日照时数为2760小时,全年无霜期267天,梅雨天数50天,冬季西北风为主,夏季东南风为主,风速最高11级,一般风速3〜4级,旱涝灾害频繁,大风暴雨,冰雹、低温等天气常有发生。
2012年全年降雨量766毫米。,,出现在6月3日;年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23日。全年总降水天数115无日最大降水量77毫米,出现在6月29日。,年日照百分率为43%。
立仓镇属于芡河和茨淮新河流域。芡河区多年平均降水为879mm,;茨淮新河区多年平均降水为924mm,。
蒙城县从远古时代(距今约8亿年)到震旦纪(6亿年)的吕梁运动时期,为淮阳古陆与海洋交错沉积地带;进入古生代寒武纪,完全沉入海底;奥陶纪隆生为陆地;泥盆纪陆象植物增多,石松高耸;石炭纪又重沉陷,参天古树形成板桥、许疃煤田;白垩纪燕山运动火山活动异常,熔岩横流;新生代第四纪草木繁茂,出现了人类、大象、野牛、虎、鹿等高等动物。近二三百万年内,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的差异,地壳沉降幅度不一,形成第四系堆积层厚度不均,涡河以南平均600m,涡河以北低于200m。并且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页岩及石灰岩构成的12座岛状的火山出露。
蒙城县境内第四纪堆积地层较厚,浅层地下水丰富。按含水层富水性分为四个区:
一是古河床粉细砂强富水区,分布在涡河北大部分地区,涡河的马集、牛王、辛集及中部的乐土、柳林和立仓一带,涌水量为30〜40m3/h,面积约1008km2,占全县的
%。
二是泛滥带粉砂、亚砂土中等富水区,主要分布在涡河西侧及西南部的三义、篱笆和薛集,涌水量为20〜30ms/h,面积约705km2,%。
三是亚砂土弱富水区分布在楚村、罗集一带,涌水量小于 20m3/h,面积
304km2,%。
四是基岩出露或浅埋弱富水区分布在小涧、坛城附近,涌水量小于10m3/h,面积94km2,%。
立仓镇按含水层富水性分为两个分区:一是古河床粉细砂强富水区,涌水量为30〜40m3/h;三是亚砂土弱富水区,涌水量小于20m3/h。
根据《蒙城县水资源综合规划》(2013年),蒙城县环境监测站对县境内主要河流一北淝河、涡河、芡河、茨淮新河,共布设6个水质监测断面。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水利行业标准《地表水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对北淝河、涡河、芡河、茨淮新河水质进行评价。
涉及到项目区的芡河、茨淮新河水质评价结果如下:
芡河:2009〜2010年,水质较差,多为W〜劣V类,共监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