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国内汽车工业现状与发展分析.ppt

格式:ppt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内汽车工业现状与发展分析.ppt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8/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内汽车工业现状与发展分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内汽车工业现状与发展分析
11/10/2017
1
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1、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2、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第五大支柱产业
3、汽车产业链将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群
4、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特征日益明显。
5、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
6、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7、中国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
8、中国汽车工业研发(R&D)能力和技术水平
9、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
10、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
11、中国汽车工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水平
12、中国汽车市场入世后发生的变化
13、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
14、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15、中国汽车工业的国产化
16、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能力
11/10/2017
2
1、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1)2003年是我国汽车工业50年,汽车工业已实现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2003年汽车产量突破400万辆。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
(2)汽车产量每上一个台阶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从1953年到1992年达到100万辆产量经过了近40年;从1992年到2000年的8年时间完成了100万辆到200万辆增长;到2002年,用了2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00万辆到300万辆的增长; 2002年是1993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2003年汽车产量又超过了440万辆。2010年要突破1000万辆。汽车工业发展在近两个十年呈现了明显加快的趋势。
(3)近30年,从我国汽车增长轨迹来看,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摆脱了大起大落的情况,逐步进入快速增长期。1971年到2003年汽车产量增长情况,大起大落的情况很明显。1998年我国汽车增长很快,一直往上升。从2002年开始汽车就有大幅度开始增长的趋势。
11/10/2017
3
支撑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几大因素:
①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内需,使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在经济上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②开放合作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加快了产品改造和换型的步伐,为市场增添了活力。
③汽车行业经过不断的优化重组,进一步提升了集团化规模实力。
④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私人购买汽车成为支撑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⑤相关行业发展助推汽车工业高速增长。
⑥国家有效的宏观管理。
11/10/2017
4
①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内需,使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在经济上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过去的十年里,%,汽车工业年均增长15%,。按照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民经济十年将翻一番,即年均增长7%,汽车工业将以10%至15%左右的速度增长。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日趋增强,特别是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完全具备了汽车消费的能力。
通过对国际市场研究时发现,当车价除以人均GDP达到2或3时,就是轿车进入家庭的转折点。这是国际上基本的规律。目前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R值已经非常接近这个水平,包括GDP,包括工资以及车价的比例。汽车的需求量快速增长,推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11/10/2017
5
GDP增长幅度对我国历年汽车产量的影响
11/10/2017
6
②开放合作战略的实施使企业加快产品改造和换型的步伐, 为市场增添了活力。
我国汽车工业正在逐步加入世界汽车工业的分工协作体系,技术进步不断加快,迎合消费者的新车型不断下线,带动了轿车和整个汽车行业销量的增加。据初步统计,2002年、2003年两年共计推出轿车新产品约80余种。
在轿车市场,2002年新推出的乘用车(主要是轿车)新产品有40多个,平均每个月推出3-4个,是新产品推出最多的一年。2002年,宝来、POLO、派力奥、西耶那、爱丽舍、奥德赛、千里马、丰田威驰、天津一汽雅酷、中华、现代索纳塔等新推出的轿车(不含改进型产品),,%。2003年,凯越、QQ、飞度、赛纳、高尔、奥迪A4、马自达6、千里马等等新车型相继上市,使得目前国内轿车市场上已经呈现出高、中、低档不同排量、配置。
在客车市场,一些轻型客车和微型客车企业纷纷将产品转向MPV、SUV甚至开始向生产轿车过渡。2003年大中型客车生产企业也加快了产品更新步伐,高配置、超豪华、节能、环保以及电子化的运用,使得大型客车产品质量和品质迅速提高。
在载货车市场,2002年以德隆为主导的一些民营企业的介入,为载货车特别是为重型载货车市场增添了不少的活力。 2003年重汽、福田以及东风、一汽等企业也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