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试题
语文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读音全都一样的一组是:(3分)(D)
(江苏)语文试题
语文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读音全都一样的一组是:(3分)(D)
【命题立意】此题考察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才能层级为A级。
【答案】D
【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kànghángkànghàng;B项读音都为lánglánglàngláng;C项读音分别为háihàiháigāi;D项读音都为kuì。(精品文档请下载)
【点评】
,今年考察的只有3个多音字(亢、吭、阆)读音,其余都是形声字读音,没有涉及同音字、形近字读音的考察。(精品文档请下载)
,今年共考察4组16个字的读音,而2021年是12组24个字读音。
,今年语音题考察难度大大降低,3个多音字也是考察常见的读音,因此一开场就给考生坚决了信心。(精品文档请下载)
,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
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哀,实际上近于________.(精品文档请下载)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顶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精品文档请下载)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在集团迅猛开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精品文档请下载)
【命题立意】此题考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才能。才能层级为E级。
【答案】B
【解析】第1句中的“故事”和“热情"、“朴实”和“悲哀”很明显二者之间有主次之分,暗含“取舍不当”之意.“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目光,取舍不当;“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因此第1句中应选“买椟还珠”,这样就可排除A、C两项。第二句根据“不管……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在山顶上相逢"可确定应该选“殊途同归”,这样又可以排除掉D项,因此只能选B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均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慎重,其区别难以区分。(精品文档请下载)
【点评】
,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不过2021年只给1个语境,而2021年给了3个语境。(精品文档请下载)
,这种题型和传统题型相比所提供的语境更完好,更明晰,更能考察出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精品文档请下载)
,还考察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学生解题时不懂得遵循“先易后难,逐个排除”的思维过程,而死“抠"“如临深渊”和“如履薄冰”二者区别,定会吃大亏(精品文档请下载)
,不超过15个字。(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精品文档请下载)
【命题立意】。
【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解析】首先要审清题干,紧扣画线句子,,长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目的是为了表达一个简单的道理,,整个语段是讲“环境”的,青年人抱怨“环境”大好。“长者”的话是劝告、警示年青人的,想“保护自己的脚”,劝他“穿上一双鞋子”(喻体),即劝他对“己"有所改变,要“改变自己”(本体);后者“给全世界铺上地毯"(喻体),就是“改变世界(环境)"(本体).同时关键词“容易”,答案就出来了,“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精品文档请下载)
【点评】
,只是材料变换了。去年的这一题受到的诟病较多(材料不好),今年在考卷中再次出现,我估计
命题人想向社会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这题的命题立意并没错,听话要听音,要懂得言外之意,考这样的题目是有很好的导向性的,因为当代的大多中学生不仅“不会说话”,而且“不会听话",学会交流太重要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2。今年选择的材料无论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