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母婴护理职业素养篇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5,880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母婴护理职业素养篇课件.ppt

上传人:ogthpsa 2022/9/12 文件大小:5.7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母婴护理职业素养篇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母婴护理职业素养篇(ppt)
优选第一章母婴护理职业素养篇Ppt
01
婴幼儿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意义
03
婴幼儿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05
婴幼儿护理人员的职业礼仪
02
婴幼儿护理人员的相关概念
04
婴幼儿护理人员母婴护理职业素养篇(ppt)
优选第一章母婴护理职业素养篇Ppt
01
婴幼儿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意义
03
婴幼儿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05
婴幼儿护理人员的职业礼仪
02
婴幼儿护理人员的相关概念
04
婴幼儿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C


ONTENTS
-母婴护理
第一节:婴幼儿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意义
一、问题:大家是怎样看待母婴护理师、育婴师这两个行业的?
北京市家政服务协会发布的《母婴护理师岗位规范》中了解到,该规范将母婴护理师岗位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级别越高,要求月嫂掌握的技能越高,薪酬水平也越高。如初级母婴护理师价格从3957元到5241元不等,中级母婴护理师价格从5778元到7195元;高级母婴护理师价格则从7725元到9909元不等。
慧嘉乐月嫂公司一位客服人员称该公司月嫂分为6个级别,其中初级4800元、中级5800元、高级6800元、特级8800元、金牌10800元、首席12800元、15800元。
而华夏中青等其他几家月嫂公司提供的金牌月嫂价格也高于万元,一些公司金牌月嫂价格多在11000元左右。
社会需求大
人才稀缺
工资高
个人技能
早教从业人员素质方面良莠不齐
正规培训的育婴师少
国家职业技能三,四,五级
工资待遇高
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捷径
年轻父母迫切需要科学切实高效的养育子女知道
传统育婴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职业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婴幼儿护理人员的相关概念
母婴护理师的职业定义: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专业从事
孕妇、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照料、日常保健
护理的工作人员。
育婴师的职业定义:主要从事0-3岁婴儿照料、护理和教育工作。
参照国家标准,该职业可分为
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高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三个等级。
一、相关概念
对岗位的两点认识
孕产妇
服务
对象
婴幼儿
二、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
三、角色定位
育婴师和保姆、月嫂有什么不同?
职业
角色定位
保姆
保姆作为一种职业,不是专业的0-3岁婴幼儿的护理人员。主要从事家政方面的工作。
月嫂
月嫂并不是一种国家认可的职业,没有明确的职业范围、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是一个历史时期中为解决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而开始被社会熟知的称谓。但后来由于没有规范的职业培训和鉴定标准,已逐渐变成了对高级保姆的一种称谓。甚至是假借名义高收费的幌子。
育婴师
育婴师的定位是“主动教育全过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简单的家政服务人员。育婴师经过专业的营养、保健、日常护理、教育、心理、意外伤害预防等全方位的专业培训,为孩子提供的是类似于牙科医生或家教一样的专业服务。
育婴师和幼儿园老师有什么不同?
育婴师
幼儿园老师
专业方面
0-3岁婴儿有其特殊的生理、心理发育过程,接受能力和学习方法都有不同。因此,教育方法和内容决不能是幼儿园教育的简单低龄化。
幼儿教育专业上的系统教育,对象人群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
对象方面
0-3岁群体一定要求有孩子的家长参与和配合,是教育者、被教育者、家长之间的三维教育。
3-6岁的教育是老师和孩子,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二维教育。
知识领域方面
育婴师不仅要了解教育学的内容,还要了解0-3岁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包括日常护理的内容,因此,学习的领域会更加宽泛
3-6岁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以及教育方法和内容。
第三节:婴幼儿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育婴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优质服务
热爱儿童,尊重儿童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举止文明,礼貌待人
保护隐私,尊重客户
二、四字口诀
勤——勤快、利落
劳——身体力行、任劳任怨
忠——尊重雇主及公司
诚——诚实、本分
三、提升四种能力
沟通能力
家政事务能力
抵制诱惑能力
应变能力
第四节:婴幼儿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1、良好的道德品质
2、健康的身体
3、具备相应的技能
4、良好的人际沟通
婴幼儿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主动热情与孩子打招呼“早晨好”“中午好”
“下午好”。
1
凡事都使用“请”“请离开”“请帮忙”“请让一下”“请等待”。
2
凡事要以商量的口吻和孩子对话“我可以……”
3
不可以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请这样说:“如果这样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