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简答
1、语言交际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编码(按语言规则编排相关词语)——发送(通过发音器官发送)——传递(通过空气等媒介传递)——接收(听觉系统接收信息)——解码(还原说话人的信息)
2、语言研究的三大发源地: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简答
1、语言交际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编码(按语言规则编排相关词语)——发送(通过发音器官发送)——传递(通过空气等媒介传递)——接收(听觉系统接收信息)——解码(还原说话人的信息)
2、语言研究的三大发源地: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罗马
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在各种信息传递的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语言(language)和言语(speech)的关系
)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特殊(个别)的关系。语言通过言语反映出它的存在。就人类语言而言,语言就存在于汉语、英语、法语等具体
语言中。就一种语言而言,语言就存在与无数的说话行为之中。
)语言是一套规则系统,说话是对规则的具体运用,所说的话(言语)是根据规则系统的要求使用组织材料的结果。
)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而言语是个人行为。谁都可以从语言这个免费的材料库中选择规则、材料自由组合,说出有自己风格的言语。
)言语推动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与言语的发展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语言存在于言语中,并通过言语而发展。通过言语补充语言,可以使语言不断丰富和更加生动。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索绪尔)
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即形式,如汉语中的语音和汉字。
所指: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2) 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一方面,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因此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不能任意改变,否则无法沟通。
另一方面,语言符号约定俗成的特点,也使得语言符号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语音的演变、新词的产生、新的语法现象等。
这种变化很缓慢,但却是无时无刻或快或慢地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变化之大有时令人咋舌。如客家方言
3) 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条性特征
我们说话时一张嘴只能说出一个字,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这些离散的符号是排着队像一条线一样从我们的嘴巴里出来的。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使我们要表达的复杂的意义都要通过符号序列的形式体现,不同的序列可以影响语义和交际。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密切相关。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表现
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方言用不同的声音符号来表示同一个意思,说明了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任何符号,包括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其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是就绝大多数的符号的特性而言的。
拟声词等极少数语言符号不是任意的。
复合符号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人为地根据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所以原则上也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有道理可讲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