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舞剧的灵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意图
1、指导思想
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舞剧离不开音乐,音乐是舞剧的灵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引导学生鉴赏舞剧音乐、了解舞剧知识、感受多元文化,是高中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依据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音乐的体裁”第三部分“舞剧的灵魂”的教学需要,我们选取经典的中外舞剧片段,采取欣赏、聆听、演唱、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和实践活动,了解并掌握相关舞剧知识,感受并探讨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欣赏的舞剧音乐形成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激发学生对舞剧艺术的兴趣,享受舞剧音乐的乐趣,增进对舞剧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
2、教学内容选择
舞剧音乐是编导赖以进行编创舞蹈和戏剧动作的基础,它往往旋律抒情、色彩浓厚、节奏鲜明并适于舞蹈,在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世纪以后,许多精彩的舞剧音乐由于深受人们喜爱,渐渐从舞剧中独立出来,被改编成组曲或其他类型的管弦乐小品,供音乐会演奏。有人曾指出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本课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视野入手,除了教材所提供的《鱼美人》中的“珊瑚舞”、《篱笆墙的影子》中的“那根藤缠树”外,还补充欣赏了一些富有代表性的中外舞剧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如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天鹅主题”和“四小天鹅舞曲”;《睡美人》中的“三人舞”、“双人舞”片段;《大梦敦煌》中的群舞片段及《丝路花雨》中的“反弹琵琶”片段等。旨在通过对这些经典中外舞剧片段的欣赏,激发学生对舞剧艺术的兴趣,从舞蹈语汇中感受其中的美,从舞剧音乐中感受并体验舞剧的灵魂所在。
3、学情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将舞剧和舞剧音乐定义在了高雅艺术的范畴,舞剧艺术对现代中学生而言,相对较为生疏。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和现认知能力,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太大,教学目标制定需要建立在使他们能够跳一跳就能够达标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兴趣和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学生较为熟悉的舞剧音乐作为导入材料,开展舞剧知识抢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
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4、资源开发与运用
舞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表现艺术。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结合欣赏、感受、体验、讨论、表演等,了解并掌握浅显的舞剧知识,感受并探讨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在艺术实践的美感体验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进一步开发和运用与本课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
(1)拓宽教材,补充欣赏中外著名的舞剧片段,如《天鹅湖》中的“天鹅主题”、“四小天鹅”、《睡美人》中的“三人舞”、《大梦敦煌》中的群舞、《丝路花雨》中的“反弹琵琶”等,感受舞剧的魅力,体会舞剧音乐的重要性。
(2)教师课前反复聆听相关作品,加强对相关背景知识的再学习和进一步了解,强化对作品的感受,准备精炼的讲解用语,将图片、音响、音像等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聆听、观看、表演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开发学生的资源,引导学生组织并参与舞剧知识抢答,尝试给舞蹈片段选配合适的音乐,尝试为音乐设计并表演舞蹈动作等活动,加强学生对舞剧的认识,对音乐是舞剧的灵魂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
5、学习评价说明
(1)评价将围绕本课教学目标进行。
(2)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对舞剧音乐在舞剧中灵魂作用的把握能力,评价情感目标的达标度。
(3)本课教学的知识技能达标度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每个教学环节的活动设计,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实效,并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课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以三种形式展开:①舞剧知识抢答②为教师的舞蹈选配音乐③为音乐设计舞蹈动作。此外,还通过试卷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见“六、学习评价设计”)。
二、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欣赏、感受中外舞剧片段,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感受舞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建立对舞剧艺术的兴趣。
2、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能积极思考,善于表现自己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了解并掌握浅显的与舞剧相关的知识,感受并探讨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听辨一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