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书香雅韵—广州新图书馆
鲜有城市以图书馆为其标志性建筑,然而作为城市重要的文化设施,图书馆却在极大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城市的人文环境,乃至城市的性格。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为广州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广州图书馆新馆。
广州市图书馆新馆地处珠江新城中心区,规划设计考虑了建筑本身与周围文化建筑的融和,及以观光塔为中心的新城轴线的呼应关系, 满足并体现了中心区整体规划的要求。
这是一个集学习、阅读、信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安全环保具有鲜明时代风格和岭南人文蕴涵的图书馆,是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具有文献存储、文献传递、文化教育、信息导航、信息加工、图书馆学研究、对外文化交流等7项功能。
新图书馆地下两层(地下一层有夹层)、地上十层,建筑高度50米。㎡,㎡,地上面积6万㎡,㎡,基底面积7818㎡。采用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广州设计院方案(九号方案),外观设计与施工建设由我集团完成。根据用地的位置和形状, 采用以东西为长向的“之”字形布局方式并使之与规整体量的博物馆之间, 形成碧水绿波的入口广场。此广场既为图书馆的正面入口,又有机地融和了2个大型文化设施的空间关系。采用东西布局, 确保了图书馆的南北朝向,满足各主要空间的自然采光、通风要求。北侧体量线与西侧的少年宫进行统一设计,加强了互相之间的呼应关系。
创意之源:美丽书籍
装帧得颜色各样的书拿到手上时,可以感受到和书籍内容相称的重量感,散发着纸和油墨的芬芳。一册一册,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内容,整齐而安静地排列在书架上,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文化和知识的气息,像美丽心灵一样。因而,广州图书馆新馆在设计之初提出了“美丽书籍”的理念作为出发点。
建筑的原型是一个南北约60m,东西约100m,充满了理智的体量。在这个体量上进行分割寓意受到重力摩擦等自然力的流动作用后形成“书”所特有的优雅造型。
分割线的位置、角度、深度均以保证图书馆建筑所必须的适当进深,满足大开间平面的各个方向所必须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为前提,充分考虑广州的气候风土特征进行计算和设计。这个巨大的图书馆,又作为一册物理性的“书”来进行造型设计外观采用石材的随机堆砌,让人联想堆积起来的书本,或者感受到文化的历史层积,石材的硬固表情好像书的封页一样以朴素的外观引诱人们去走进和探索。开放的砍痕是书被翻开的页面,是知识的发现和惊喜。
设计理念
引用广州地区典型的骑楼下空间,对各主要入口进行挑高设计,在室内与室外之间形成空间的自然过渡。
骑楼:设计为商住建筑,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
功能特点:遮风挡雨、遮阳凉爽,中西合璧、多元共存,温馨亲近、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外观、造型
南北立面:层叠的墙面机理,寓意书籍的重叠和文化历史的沉积。石材体现了建筑的稳重性格。在视线的适宜高度进行开窗,在满足眺望视线要求的同时,减少幕墙建筑由于日照所导致的大量空调能耗。
东西立面:墙体为主避免南方地区夏天强烈日晒的影响同时减少空调耗能。且有较大厚度的层叠外墙,形成合理的遮阳系统,可以有效地阻挡夏季强烈的直射日光保证阅读的高度舒适性。
结构设计
结构采用钢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系统,外周柱子主要布置在分割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