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doc

格式:doc   大小:57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8/7 文件大小:5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
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20、马齿型玉米: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21、硬粒型玉米: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
22、甜玉米: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玉米的一种类型。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
2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自交系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的某一性状所产生的平均影响。
24、特殊配合力:是指亲本自交系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产生偏离的情况.
25、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
26、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的品系。
27、雄性不育保持系:当作为父本与雄性不育系杂交时,能使F1保持雄性不育性的植物品系。
28、杂种优势模式:杂种优势模式是指两个不同的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大的基因互作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相互配对可产生强杂种优势的组配模式。从配对的两个杂种优势群组配出强优势杂交种的几率也相应较高。
二、填空题
1、玉米品质目标
高赖氨酸:赖氨酸>%
糯玉米: 支链淀粉>95%
高油玉米: 油>7%
甜玉米: 普甜玉米糖>8%;超甜玉米>18%
青贮和青饲玉米:()以上,并且适口性较好;2、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其杂种F1代表为普通型玉米。
杂种F2代呈 9粉:3糯:4甜比例。
3、玉米籽粒的色泽受果皮色、糊粉层色和淀粉层色等三个部分的影响,糊粉层色,淀粉层色均有花粉直感现象。
4、小斑病菌的生理小种已确定的有2个即O小种与T小种。玉米对O小种的抗病性主要由细胞核基因控制,玉米对T小种的细胞核抗病性主要由细胞质基因控制。
5、大斑病菌的生理小种有1、2、3、4号4个生理小种,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遗传有两种类型,一是主基因抗性,另一是多基因抗性。主基因抗性有两类,一为褪绿斑反应抗性, 一为无斑反应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