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文档名称:

3.都江堰.ppt

格式:ppt   大小:5,060KB   页数:7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3.都江堰.ppt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7/8/8 文件大小:4.9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3.都江堰.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
都江堰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赏析】上片首句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春水和低垂的暝云。与其说燕子千里,不如说自己流落千里,犹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流。而雨中的梨花更寄托了作者的愁绪。
下片借风俗“修禊”“卖饧时”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写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
【备选链接】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赏析】本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
一、二句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
立于风中,在夕阳中欣赏美景的形象。三、
四句直言自己对东山晴后的雪景的喜爱。
本诗语言浅易,用字讲究。尤其是第四
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一个“软”字,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而一个“涌”字,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态之感,增添情趣。
千古都江堰(节选)
靳怀堾
都江堰奏出了中华水利文明的最强音,历史的荣誉柱上也永远刻上了它伟大的名字。
公元前100多年前,太史公司马迁为写《史记》,曾到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游历考察,当他徘徊于岷江之畔、驻足于离堆之上时,司马迁被后世称为都江堰的水利枢纽深深震撼,并发出了“甚哉!水之为利害也!”的感叹。于是他在《史记·河渠书》中为我们留下了有关都江堰的最早文字。
在司马迁的眼里,都江堰集“避害”“灌溉”“水运”三大功能于一身,“益用”可谓大矣。自司马迁开记述先河以后,都江堰就成为后人屡屡记述和歌颂的对象。
因为有了都江堰,有了稳定的、源源不断的灌溉水源,成都平原很快被经营成秦及其后各个王朝的巨大粮仓,于是富饶的天府之国便成为中国政治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角色。先是“始皇得其利以并天下”,靠着蜀地充足的粮食和兵源的保障,秦始皇扫平天下成为千古一帝;汉初,萧何坐镇后方,收巴蜀之米粮,日夜兼程地运往楚汉逐鹿的前线,助刘邦成就了大汉400年的帝业;三国时,南征北战的刘备进入富庶的蜀地后才得以站稳脚跟,“三分天下有其一”;安史之乱时,走投无路的玄宗、德宗、僖宗三位皇帝先后逃至成都避难就食……
都江堰造就的另一个宠儿则是“天府之国”的骄子——成都。自从有了都江堰,有了“宝瓶口”,成都既不缺水,亦无滥之灾,一跃成为风水宝地。……
历史的脚步迈入新时代,厚德载物的
都江堰依然在与时俱进中书写和传承水利
文明的新篇章。都江堰浇灌了四川三分之
一的农田,生产了四川三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四川三分之一的人口,同时还担负着灌区内城镇供水、防洪、发电、水产、种植、旅游、环保等多目标的综合服务。
四川人对都江堰充满了依赖和感激,他们说,天府之国的美誉靠都江堰,四川农业大省地位的支撑靠都江堰,成都城市的地位靠都江堰。